Friday, May 23, 2008

学弟文健的疑问,我觉得不错,就让大家参考。。

文健 仁者 道鑒:

1. 时否唯得通过禅修才能通达智慧的产生?---不一定。舍利弗怎麼見法的?
2.
从经教是不可能的?---看您用什麼心態來聽經聞法?
如不是,从经教怎能引发智慧呢?
3.
还是如何从佛学的研修与禅修结合?---這是偏解或偏行的問題。

我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许多学佛者乃至教导多会偏向佛法的义理探究或偏向于禅修(生活上的观念或固定的坐或行禅),到底这是怎么的呢?

這是很多人的問題,就是學佛應該先解,或先行,其實,不管您何者為先,都不要緊,問題只在於「您了解佛法的目的是什麼?」,「您坐禪的的是什麼?」假如只以自己興趣的部分「生滿足」或「我執」,那兩者都有錯。

現代人很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兩者都難以平衡。喜歡經教的,就研究為學位、為世間的名譽…。喜歡實修的,就覺得經教只是世間法,無法契入法性,然而,若坐禪坐到有心得、有禪相…,卻忘了自己為智慧而求禪的話,亦與前者純屬世間,有何不同?

以正常道來說,兩者都是「偏重的學習過程」,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彼此根性不同,可自由展現。但「學佛法」或「禪修」的動機,要審慎了知,否則到頭來「人云亦云」,或活在別人的眼光下,這就失去中道行的特色了。

您好好去了解「無我」及「緣起」這道理,它對您的修行動機有很大的幫助,越能認識深刻,修行動機會越清楚,這是我個人的體會,參考看看.

法安

開仁 合十


师父,你好!

师父,有好几个问题想请问:
1. 时否唯得通过禅修才能通达智慧的产生?
2. 从经教是不可能的?
如不是,从经教怎能引发智慧呢?
3. 还是如何从佛学的研修与禅修结合?

我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许多学佛者乃至教导多会偏向佛法的义理探究或偏向于禅修(生活上的观念或固定的坐或行禅),到底这是怎么的呢?

愚痴的佛弟子
文健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