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是活佛,夜晚是詩人
■ 邱常梵
擔任《藏語語法基礎格式》課程的僕沖老師,曾留學挪威三年,英文流利,博學多聞,時常穿一襲改良的短藏袍,講起課來中氣十足,唱作俱佳,有回他在課堂上舉例說明一個生字時,隨口哼唱了幾句,歌聲嘹亮,令全班同學驚艷,纏著他教唱藏歌,他想了想,在黑板寫下一首藏文歌詞,意思是:
「潔白的野鶴啊!請你借我雙翼,不到遠處高飛,理塘轉轉便回。啦啦啦啦啦啦啦……,不到遠處高飛,理塘轉轉便回。」
他解釋這是一首藏地家喻戶曉的民謠,作詞的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人們說這首詩預言了他的轉世七世達賴喇嘛將在理塘(位於藏東、川西交界)誕生,後來果真應驗。
六世達賴喇嘛的白天與黑夜
五年前我首度入藏,參觀布達拉宮時,地陪介紹布達拉宮分「白宮」與「紅宮」兩大部分,白宮是達賴喇嘛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之處,紅宮主要舉辦宗教活動,主體包括歷代達賴喇嘛靈塔和佛殿,共有八座靈塔,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到十三世達賴喇嘛(現今流亡印度的達賴喇嘛為十四世),每世圓寂後都修建了一座靈塔。我算了一下,咦!應該有九座才對,仔細參觀後,發現獨漏六世。詢問地陪,她解釋因為六世達賴喇嘛爭議很多,褒貶不一,所以未修建靈塔。
我對六世達賴喇嘛的好奇心始於此,後來陸續看了一些有關他的報導,他是西藏最傑出的詩人,西藏人民至今仍在傳唱他留下的美麗詩篇。他的一生曲折傳奇,讓我慨嘆造化弄人。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老家位於西藏南部偏遠的一個小山村。1682年,五世達賴圓寂後,由於牽涉政治權勢利益,當時執掌大權的桑結嘉措密不發喪,所以倉央嘉措未如其他轉世靈童在上一世圓寂後短期內被尋獲,進宮接受佛法熏陶,而是一直待在小山村過著世俗的生活,直到十五歲才被迎入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
十五年是段不短的歲月,倉央嘉措深受現世習性影響,他恰如青春期的少年,熱情奔放,嚮往愛情,喜愛詩歌、美酒。當他入駐布達拉宮後,割捨不下家鄉及青梅竹馬的伴侶,化思念為詩歌:「風啊!從哪裡吹來,風啊!從家鄉吹來。我幼年相愛的情侶呵!風兒把她帶來。」(注1)
他像個雙面人,白天是活佛,夜晚是感性的少年詩人,易裝流連於拉薩小巷的酒館,寫情詩,尋芳獵艷,沈醉於美酒和愛情之中。
布達拉宮唯一的叛逆者
紙包不住火,他的行為傳進西藏政府官員耳中,受到大力撻伐,而他的上師五世班禪喇嘛獲悉後,也規勸他以修行為重。倉央嘉措的掙扎既深且痛,他寫了許多詩描繪:「在法力無邊的上師面前,求他收起我的凡心;可是凡心是收不住的呀!它又使我失魂落下凡塵。」「若隨順美女的心願,今生就和佛法絕緣,若到深山幽谷修行,又違背姑娘的心願。」
出家與俗世的煎熬,迫使他也曾跪在扎什倫布寺(班禪喇嘛駐錫地)前,對五世班禪喇嘛請求:「你給我的袈裟我還給你,你在我身上的教戒也還給你,六世達賴喇嘛我不當了,讓我回去過普通人的生活吧!」
無疑地,六世達賴喇嘛是有始以來布達拉宮唯一的叛逆者,他不僅毫不隱瞞地寫:「入夜去會情人,破曉時大雪紛飛,足跡已印到雪上,保密還有何用?」也曾嘲諷享有特權的僧侶:「僅僅穿上紅黃色袈裟,假若就成喇嘛,那湖上的金黃野鴨,豈不也能超度眾生?」「向別人講幾句經文,就算三學(戒學、定學和慧學)佛子,那能言會道的鸚鵡,也該能去講經布道。」
身處政治漩渦中,他最後還是難逃政治犧牲品的命運(注2),坐床第九年,年二十四歲的他,被冠上「耽於酒色,不守法規」的罪名,遭到廢立(另立伊喜嘉措為六世達賴),解送北京。但無論他有多少風流韻事及違反戒律的行徑,都不影響他在藏民心目中的神聖地位。當他被押解離開西藏時,藏民沿途相送,淚流滿面。
他最後的命運呢?眾說紛紜,有說押解途中風雪倏至,他隱入風雪消失;有說押解至青海湖畔時他躍入湖中失?;有說抵內地後他被清朝軟禁於五台山圓寂;有說他被押解的官兵放走,遊歷四方,最後於內蒙古落腳,擔任寺廟住持,六十四歲時圓寂。
深得人民愛戴的活佛
無論真相是什麼,不難看出藏民對六世達賴喇嘛的喜愛,一般都認為是因為他將出身貧苦農民的樂與苦、愛與憎,以及統治階級政治角逐和宗教戒律束縛所帶來的苦悶等,全表現在詩歌中,說出人民的心聲,所以深受藏民喜愛。更或許是因為他不是布達拉宮裡高高在上的活佛,而是一個有著和小老百姓相同七情六欲的人。民間至今還流傳著:「格薩爾王的故事多,百姓嘴裡念的佛語多,倉央嘉措跨過的門檻多。」意思是他走入民間,為眾多百姓說法講經、祈福、除災等,藏、蒙、漢、滿各族人民對他都非常崇敬。
今日在拉薩書店,可以看到不同版本談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書,內容大都以他的「情歌及秘史」為主,一首首詩歌,展現了詩人豐富細膩的感情:
「花時過了,蜂兒並不悲傷;緣份盡了,我也無由悵惘……」
「我的意中人兒,如果去學佛法,我也馬上離開這兒,到山洞裡去陪伴她。」
「凝思默想喇嘛的容顏,連個影兒也不從心頭顯現;無心去想情人的丰采,卻清清楚楚,如在眼前。」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致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致相思。」
自從課堂上學唱了六世達賴喇嘛的詩歌後,每當路過大昭寺八廓街「瑪吉阿米」餐廳,我總會駐足觀望這間傳說是他私會情人所在的黃房子,想像三百多年前他的矛盾心境。有幾次我半夜醒來,銀色的月光透過紗窗照進宿舍,一室明亮如晝,也會想起他另一首著名的情歌:「從那東方山頂,升起皎潔的月亮;親愛姑娘的容顏,浮現在我心上。」
那應該是在漫漫長夜中,同樣溫柔的月光下,他有感而發寫下的吧!
啊!教人如何看待六世達賴喇嘛的一生?或許只有《金剛經》四句偈最適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注1:本文所引六世達賴喇嘛詩歌,依據西藏人民出版社編著《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情歌及秘史》一書。
注2:據載,九至十二世達賴喇嘛也都是政治犧牲品,九世十一歲,十世二十二歲,十一世十八歲,十二世二十歲,便都突然逝世,人們懷疑他們是被毒死,清朝政府也認為死因可疑,進行驗屍及追查,但都不了了之。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289期》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白天是活佛, 晚上是詩人
Posted by 常鑑 at 1:40 PM 0 comments
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在新加坡的日子
在新加坡的日子,感觉和吉隆坡差不多,也是上班,下班回家,有时和朋友吃吃饭。可是少了加班的日子,少了去寺院的日子,少了办活动/参活动的生活,日子觉得有些空洞,时间突然变得很多,却不知该做些什么。是该好好想一想了。。。
因为不愿意一直停留在抱怨,不开心的工作环境,所以也没做太多地考虑,我毅然交了辞职信,放下所有的东西,背了行李就去新加坡找工。未来是好是坏,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我还是在原地踏步,我永远都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失业的两个星期里,我虽然感觉担心和忧虑(怕找不到工作),不过那段日子却让我过得充实。充实是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我是要积极找工,我知道我唯一目标就是‘找到工作’。忙忙碌碌了两个星期,面试了好几份工作,收到了好几个录取通知,选择了,决定了,就上班去。深深的体会到,原来,生活没有目标和方向是多么的可怕。
在新的工作环境,所有的东西变得有点不同,才发现原来我以前懂得只有那么的一点点,我要学的东西还有那么多。经理的一句话,‘对他来说,虽然在船务服务业工作了这么多年,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触动了我的心。这句话让我从新深思,思考自己工作两年了的成长和收获,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工作上的学习和压力。回头想想,原来,我是那么的幸运,因为不管以前或现在我都遇到不错的工作伙伴,也没什么好埋怨的了。
突然离职去新加坡,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被我的决定吓倒,也有很多朋友我都没有亲自跟他们道别,匆匆忙忙的就离开吉隆坡。所以就用这一篇短短的心得向所有关心我,担心我和照顾我的朋友们说声谢谢,报个平安,跟大家说声我很好,在新加坡一切都满顺利的。
来珍行者祝福大家
19 Dec 2009
Posted by 来珍 at 11:33 AM 3 comments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Welcome yet yee back to Kuala Lumpur, yeah! but only 1 week ...
So long time didn’t crazy playing with u all, so I suggest a lot of event for yet yee’s wonderful holidays at KL, welcome u all to join. We can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gather, to relax, to “play” like a youngster, to experience and share “life”! Please post your comments ASAP!!!
I still need to work and study on 29-31 Dec, so we only can have activities at night.
28 Dec 2009 (Monday)
Just back from
29 Dec 2009 (Tuesday)
Night: Karaoke/ Zoo Negara Night Safari/ Little Genting/ Look up point/ Kajang satay….
30 Dec 2009 (Wednesday)
Night: Tenji Buffet
31 Dec 2009 (Thursday)
Evening, after working:
01 Jan 2010 (Friday)
Sekinchan – Paddy field +
Or
Or
Pulau Ketam/
Or
Gua Tempurang + Sungkai Hotspring + White Water Rafting
02 Jan 2010 (Saturday)
Genting – enjoy hot mocha at Starbuck + natural air-con. + reading + chatting
Or
Any suggestion on Friday
03 Jan 2010 (Sunday)
Broga Hill + Dim Sum at Sri Petaling + Sleep again because wake up too early
All the activities above are not over night, so that we can save accommodation expenses. And most are low budget expenses, except Tenji Buffet (around RM 67 for dinner and around RM 56 for supper) and Karaoke (with buffet, around RM 50). 99 % of my suggestions are base on whatever I never been try or wherever I never been there, hope u all like this also and welcome your cool suggestions too :)
I want to take a lot of photo, yeah!
Posted by G@N小颜 at 4:20 PM 15 comments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好書推薦
<五百羅漢交通平安>
書籍資料:
頁數:32頁
重量:500g
裝幀:全彩精裝
開本:21*28公分
ISBN:9789862410837
作者:
作者: 劉旭恭
簡介:臺大土木研究所畢業,參加「陳璐茜手製繪本教室」後開始創作圖畫書,作品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第十四屆佳作及第十八屆首獎、2006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九歌童話選入選。 在家裡畫畫和寫字,偶爾外出上課。喜歡人和大自然,不吃動物,愛看電影和漫畫,對想故事特別有興趣,最羨慕家裡的小baby可以一直玩。近日發現帶小孩是全世界最累人的工作之一。 著有《好想吃榴槤》、《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等繪本,以及《小壁虎不哭》《小紅》等書插畫。
繪者: 劉旭恭
簡介:臺大土木研究所畢業,參加「陳璐茜手製繪本教室」後開始創作圖畫書,作品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第十四屆佳作及第十八屆首獎、2006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九歌童話選入選。 在家裡畫畫和寫字,偶爾外出上課。喜歡人和大自然,不吃動物,愛看電影和漫畫,對想故事特別有興趣,最羨慕家裡的小baby可以一直玩。近日發現帶小孩是全世界最累人的工作之一。 著有《好想吃榴槤》、《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等繪本,以及《小壁虎不哭》《小紅》等書插畫。
推薦序:
五百羅漢交通平安》推薦文 by 傳娟 小小繪本大大世界讀書會 家長 小漁媽媽 翻開蝴蝶頁,映入眼簾的是ㄧ大片湛藍星空,彷彿讓人跌入了時光隧道中的寧靜海,卸下一整天忙於孩子、家事和工作所帶來的ㄧ身疲憊,我的心也跟著平靜下來。
書名頁裡那雙有著歲月痕跡的厚實雙手,恭敬的捧著一個平安符,上面寫著五百羅漢交通平安,這是ㄧ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遠遠的山頭上,廟好小好小。阿媽走了好遠好遠的路為心愛的孫子求了一個平安符,親手為他戴上。小孫子忙著探索偉大精采的世界,而護身符上的五百羅漢默默的守護在他的身邊。 三歲那年,小男孩上山去卻不小心掉落山谷,還好,有五百羅漢的手結成的網守住他的小命,但卻有三十六位羅漢因此跌落山谷。六歲那年坐飛機出國遇上亂流,四百六十四位羅漢抵擋了狂風讓飛機順利的降落,小男孩又逃過了一場死劫,這次有七十二位羅漢被強風吹走。
九歲那年第一次坐船,遇上大海嘯,三百九十二位羅漢依然捨身相救,保住了一整艘船的人命,卻有數不清的羅漢被大浪捲走。僅剩的十位羅漢等小男孩熟睡後,點了一根蠟燭圍坐,祈求能有更多的力量守護小男孩(畫裡的那根蠟燭有如代表小男孩壽命的燭光,還在努力的燃著耀眼的光芒)。 十二歲那年,長成少年的他獨自搭乘火車踏上旅程,竟然又遇上了火車出軌、車廂起火的意外,十位羅漢除了大師兄以外都葬身火海,突然間,被熱氣喚醒的少年,看見眼前懨懨一息、搖搖欲墜的羅漢(大師兄),很快的抱起他衝出車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解下了護身符,與化成灰燼飄向空中的大師兄道別,此時也是少年獨立自主的時候了。
以往閱讀劉旭恭先生的作品時,總會讓人因為逗趣的故事情節與不可預知的結局惹得捧腹大笑,尤其是讀給孩子們聽的時候,回應最多的一定是那純真的、開懷的笑聲,這讓潛意識帶點嚴肅性格的我,羨慕作家那充滿童心的幽默。 但這一次的故事,卻不是如此,而是讓我在尚未看到書、只聽到出版社編輯在電話那頭說故事時就已經感動得落淚,久久無法自己。 書中作者給主角安排了那麼多的意外與災難,不就是代表我們人的ㄧ生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與磨練嗎?成長過程中,襁褓的孩子從學坐、學爬、學站到學會走路的過程中,需要有父母的扶持與鼓勵,但終究還是得要靠自己才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生命不會永遠順遂如意,如果你不懂得珍惜;但也不會一直充滿苦難,如果你懂得感恩。 不知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或是有其他的意義,我發現,孩子遇事的年齡都是三的倍數(三歲、六歲、九歲、十二歲);而羅漢犧牲的數字也是三的倍數(三十六位、七十二位)。 作者使用壓克力顏料層層上色卻帶給我視覺上如水彩般的清透感,每位羅漢所穿著的淡藍色僧衣與白色僧褲,有如杜絕凡事遁入空門、兩袖清風無為之心啊! 我很喜歡小男孩騎著腳踏車,頭上、肩上坐著羅漢那個跨頁,五百羅漢有的練功、有的賞花、有的打坐、有的聊天,甚至有兩位好像還在稻田邊釣「青蛙」的模樣,(鄉間的場景讓我回想起歡樂的童年)不管這些羅漢正在忙什麼,他們一致的心念就是要好好的保護這個孩子。另一頁是倒數第三頁,少年逃出火場手捧著最後一位羅漢(大師兄),語重心長的說:「真是長大了啊~」接著「大師兄微微一笑,用最後一點力氣對少年合十鞠躬,慢慢化為灰燼飄進天空,少年忍不住淚流滿面……」直到最後一刻都鞠躬盡瘁,監守崗位捨己救人的精神,少年的眼淚與羅漢化為點點灰燼的畫面,深刻的烙印在我眼中。
我想作者更希望傳達的是一種對生命的尊敬與愛惜。每一段人生的過程,都會有不同的人出現在我們身邊幫助我們;而小男孩的阿媽對他無私的愛,化作平安符中的五百羅漢,時時刻刻都守護著她心愛的小孫子。 從小,看奶奶準備豐盛的食物拜拜時,嘴裡心理念著的都是請菩薩祖先保佑一家大小平安無事,囝仔大漢(長大)會讀冊(讀書)、聽話……,甚至是我公婆(傳統的農家子第),直到現在,每次拜拜時也是會將家裡人的名字從老到小通通唸一遍,祈求保佑,就如作者在最後寫的後記中提到,阿媽每次拜拜都不為自己祈求,念茲在茲都是兒孫。
讀了幾次故事後,突然想起我從小到大,遇到幾多次車禍,而數次的「車關」都安然度過,甚至在婚後辛苦求子八年後,突然間懷孕得女,經歷這麼多「美好的」意外後,讓我對生命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體悟。 雖然我的身上沒有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樣戴著「五百羅漢交通平安符」,但我相信冥冥之中,在天上的神佛,還有最疼我的阿祖(曾祖母)、爺爺……一定時時在看顧我,甚至是我的孩子。 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些福氣,認真的過每一天。
Posted by 常鑑 at 2:43 PM 0 comments
Sunday, December 6, 2009
空花佛事, 水月道場
水陸法會結束了, 大家都在忙著撤場, 善後. 庫房是一群人在將物品歸位, 清點數量. 四周都可看到一群有一群的人在打掃, 清潔環境. 大地恢復了原來的面貌.
這個禮拜的水陸法會, 讓我體會很深刻的是, 虛雲老和尚說過的一句話: 空花佛事, 水月道場. 佛事, 法會就如空中的花, 是幻化的. 道場, 就如水里的月亮, 是變幻的. 兩者沒有永恒性, 但是我們還是要辦佛事, 蓋道場, 因為這可以幫助弘法利生.
本來很莊嚴的壇場, 本來有很多人在共修的道場, 在法會結束後, 都恢復了本來的面貌, 清淨又寧靜. 讓我感覺到, 這本來就是幻化的, 因緣具足則成, 因緣離散則滅. 萬物真的像水里的月亮, 空中的花, 一點都不真實.
我對於法會佛事並不排斥, 但也不喜歡. 因緣來了, 需要我承擔, 我就會承擔. 但是, 經過了這次的水陸法會, 讓我深刻的看到, 自己往後岀家路, 該怎麼的走, 該怎麼的往前, 也看見了自己的趣向是甚麼. 內心是法喜, 寧靜的, 也充滿了力量.
Posted by 常鑑 at 1:44 PM 1 comments
Friday, December 4, 2009
法鼓山之香燈小故事 (二)
這個禮拜, 我除了用餐和休息時間,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法鼓山有名的地標 - 祈願觀音殿渡過. 位於遊覽車平台與知客處之上的祈願觀音殿, 是最多人潮的地方. 不管是修觀音法門的人很多, 還是到山上參訪的人很多, 我們每天都會接待許許多多的人. 也許是位置很strategic, 到山上來的人, 第一站會來祈願觀音殿. 也許是中國人與觀音很有緣, 每天都會有很多很多人來拜觀音. 殿內, 乃至於殿外的水池, 到外面的廣場, 都是人潮.
常鑑之小就與觀音菩薩特別有緣, 這次當香燈, 又在觀音殿當香燈, 可說是因緣奇妙. 安排我們實習的法師說, 他沒有特別安排, 而是用抽籤的方式來派我們去各壇當香燈. 他說, 您被安排在那裡, 都是觀音菩薩的安排. 嗯, 我只能說, 一切的是甚深因緣在促成.
每天早上, 我會在3點起床. 簡單的盥洗後, 我會在大約3點半岀發到觀音殿去當香燈, 準備起板. 現在的台灣, 已經是冬天, 尤其是這陣子, 早上的溫度特低. 頂著柔柔的月光, 寒冷的風, 徐徐的走向觀音殿. 早上的法鼓山特別寧靜, 大地都在沉睡. 來到寧靜的觀音殿, 外面的水池泛者月光, 已經有人起的比我還要早, 已經在觀音殿外禮拜了. 觀音菩薩就像安祥的母親, 靜靜的傾聽每一位眾生的話...靜靜的看這每一位虔誠禮拜的人們.
早課在5點開始. 一大早, 就有許多人來參與早課. 早課後, 就是早齋時間. 早上的第一枝香在830開始. 每枝香開始前, 我都會繞著殿外的水池搖預備鈴. 一般我都會提早在殿外準備. 看著平靜的池面, 心理也會很安定. 一抬頭, 會看見重重的山, 還有遼闊的天空, 心也會跟著開闊起來. 每枝香, 我都會站在後頭協助當監香, 看著觀音菩薩, 看著菩薩後面的瀑布, 聽著水聲, 還有祥和的梵唄, 心理會變的很平靜, 很平靜...
出家, 是要當人天師范, 弘法利生. 這幾天在祈願觀音殿, 讓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 就是要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 柔軟的對待每一個人. 不但要對人柔軟, 還要多一分耐心, 多一分傾聽的心.好感恩這個禮拜當香燈的因緣!
Posted by 常鑑 at 11:31 AM 0 comments
Thursday, December 3, 2009
法鼓山之香燈小故事
今年的水陸法會, 我在祈願壇當香燈. 這個禮拜以來, 我不但對殿堂, 對佛事, 對漢傳佛教有深一步的認識, 對自己岀家的身分更堅定, 也看到了眾生對佛法的渴求, 還有許多眾生沒有安全感, 以及苦痛的一面......
小故事(一): 一串念珠的故事
一天中午, 我例場在殿外關懷信眾. 有一為中年婦女前來對我合掌, 用一口濃濃台語腔德國語問我:
法師, 我有一位朋友的丈夫患上癌症, 應該禮拜阿彌陀佛還是觀音菩薩?我問他, 它自己在哪一壇共修呢?他回答自己是在淨土壇共修. 我告訴他, 只要志誠懇切, 不管禮拜哪一尊佛, 哪一尊菩薩, 佛菩薩的慈悲願力會普及每一個眾生. 我鼓勵他在淨土壇要精進用功, 懇切的念佛. 他進一步問我, 法會期間可否請一瓶大悲水回家呢?我告訴他, 法會期間沒有大悲水, 但是我每天早課會上供水, 可以把供水給他帶回家. 他聽了好高興, 也同時帶我去見他的那位朋友. 我看見一位婦女, 跪在觀音菩薩前, 虔誠的合掌, 口中念念有詞. 當時, 我感到這位婦女應該心理很苦, 很煩惱...與該婦女見面後, 我關心以下他們共修的狀況, 接著把供水倒入他的水壺里. 他一直不斷的想我道謝, 我接著鼓勵他在家也要念佛, 而且要懇切的念佛, 同時也鼓勵他帶動生病的丈夫念佛. 言語間, 我問他自己又沒有念珠呢?我想到, 病人有很多時間不能行動自如, 尤其是在接受療程的時候. 因此, 我很自然的從口袋裡拿出一串念珠, 送給這位婦女, 鼓勵他要懇切念佛. 當我把念珠交給他的時候, 他突然流下眼淚, 一直不斷的說謝謝. 我輕拍他的肩膀, 告訴他要堅強. 忽然, 他撲通一聲, 跪在我前面, 向我頂禮道謝...
當時, 我嚇了一跳, 忙告訴他禮佛就好. 看這眼前兩位流淚的婦女, 我感受到他們心理的徬徨無助...我發現自己的眼角濕濕的...因為, 我也被他們感動了...我一直對佛事, 對一些表面的禮節, 諸如供水等, 不存好感, 也不排斥, 但是這次的因緣讓我看見, 外面的確有眾生需要, 知是看我們如何用教育面來讓他們深入佛法...大乘佛教的殊勝, 就在於他的包容性, 以及開闊性. 但是, 不能夠沒有教育.因此, 我看到了自己未來該如何去面對眾生, 該如何去推廣漢傳佛教.
小故事( 二): 鬧鐘
我在祈願壇當香燈, 其殊勝的地方除了可以修觀音法門, 還要負責每天起板, 早課, 早齋施食, 以及到祖堂上香. 談到早上起板, 我每天都會調鬧鐘. 昨晚, 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正當我睡的很沉的時候, 突然聽到有聲音告訴我, 鬧鐘壞了....
我馬上驚醒, 起來看看鬧鐘是壞了, 還是自己在作夢...我發現, 鬧鐘停在12:30, 而我走到房外看時間的時候, 已經是午夜1點了. oh my Buddha! 當時我嚇了一跳, 不是被叫我的聲音嚇到, 而是被壞調的鬧鐘嚇到了...如果我當是沒醒過來, 如果我沒發現鬧鐘壞了, 我肯定會無法在早上3點起床當香燈起板. 當時, 我心理好感恩, 感恩叫我的"人", 我知道他不是"人". 因為, 我的僚友都已經睡著了..
當時, 我馬上向同僚的法師借鬧鐘.早上, 當我把這則故事告訴其他法師的時候, 大家都說這是龍天護法在叫我...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我發現, 當一個人全心全意的在為大眾做事的時候, 一定會有人在旁護持, 應該是說, 會有善因緣在成就.
Posted by 常鑑 at 5:58 PM 3 comments
法鼓山水陸法會十壇簡介
1. 總壇內容介紹
法鼓山啟建的大悲心水陸法會,共有十壇佛事。而其中位居樞紐,統攝整體法會的道場,即是總壇。總壇的佛事,上則恭敬奉供四聖,下則平等普度六凡,進而祈求現世親屬吉祥安樂,先靈亡眷往生淨土。這場佛事,集祈福、薦亡、財施、法施於一爐,因此功德非常殊勝!
總壇的儀軌,組織嚴密,次序井然,可略述如下:
‧啟壇結界:
壇場初啟,三寶聖眾將臨,因此禮請龍天護法衛護壇場,誦咒結界,並以咒水灑淨,使道場上下四方嚴淨,與會大眾身心光潔。
‧輸誠懸幡:
奉請使者分送邀請書,並升揚寶幡,以廣邀十方法界四聖六凡,來赴勝會。
‧奉請上堂:
恭請三寶、護法諸天、神王等「上堂」聖賢,降臨法會。
‧奉供上堂:
敬獻香、花、燈、食、寶、法,以此「六塵妙供」供養三寶聖賢。
‧乞攝儀則:
先代惡趣眾生,發露懺除罪障,進乞地藏菩薩,普攝群迷,令其皆得赴會,受供聞法,永脫幽途。
‧奉請下堂:
奉請水、陸、空所有「下堂」六道眾生,承佛威光,來赴法會,清淨三業。
‧說幽冥戒:
為六道幽冥眾生說法,使其懺悔發願,進而秉受菩薩淨戒,行菩薩道,永為佛種。
‧奉供下堂:
以香、花、燈、食、寶、法等六種妙供,施食法味,普遍供養六道群靈,令皆飽滿。
‧上圓滿供:
平等普供上、下堂一切聖凡,普願法界眾生,同證真常。
‧燒圓滿香:
為六道群靈開示法要,指歸極樂,教以念佛法門,以此求生淨土,出離苦海。
‧送聖法儀:
水陸普度勝會圓滿,大眾一心念佛,奉送上堂四聖齊登雲路,下堂六凡咸生淨土。
細觀「總壇」佛事儀文,除蘊攝天台理事懺法的精神之外,還涵括了佛法三藏的深妙義理。而戒律與淨土的闡揚,禪觀、教理、真言的相互運用,更圓具了接引各種根器的法門。可見,水陸法會不但有普度的功能,更有幫助與會信眾自我修行的作用。因此,灑淨時,也應清淨自己的身心;禮敬諸佛菩薩時,當修無我的清淨心;供養六凡眾生時,則應修平等的慈悲心;授「幽冥戒」時,自己也要發菩提心、立志持「止一切惡、行一切善、度一切眾生」的三聚淨戒。
在法會期間,若能如儀行禮,又能如法自修的話,必能冥陽兩利,功不唐捐。
2. 大壇
法會內容簡介
大壇禮拜《梁皇寶懺》一部,第六天清晨齋天,第八天上午普佛。第二日至第五日,每天晚上三大士焰口佛事。第七日晚上五大士焰口佛事。
◆ 《梁皇寶懺》
《梁皇寶懺》,原名《慈悲道場懺法》,是懺罪消災,救度亡靈的法會儀軌。傳說是梁武帝為救拔死後轉生做大蟒蛇的夫人郗氏,而製定的。梁武帝請僧禮拜此懺法後,夫人郗氏承此功德而化生為天人。因此,後世遂將此懺法稱作「梁皇寶懺」。這本懺法的內容,不但輯錄了許多佛教大乘經典的章句,還從經論中錄出1,275尊諸佛名號,可說是中國佛教史上部帙最大的一部懺法,因此素有「懺王」的美譽。
根據《梁皇寶懺》的記載,這本懺法所以名為「慈悲道場懺法」,是因編輯這本懺法的人,在夢中感應到彌勒世尊那不但慈濟現世,更悲愍來世的慈悲大願。所以創制這本懺法,以幫助眾生藉拜懺因緣,懺悔所有罪業,從此能持戒不犯,更能不起慢心、瞋心、嫉妒慳貪心,並且還能對貧病無依的眾生,生起慈悲救護之心,時時處處都不忘失菩提心,祈願將來和彌勒佛一起下生人間,親聞彌勒佛說法,悟道成佛。
因此,《梁皇寶懺》的內容,其實是為我們開示如何從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的凡夫,透過真誠懇切的懺悔、皈依、發願、迴向,而修行成佛的方法。禮拜《梁皇寶懺》,祝願一切眾生,將來都能夠親聞彌勒佛說法,解脫生死輪迴,究竟成佛,真可說是最慈悲、最徹底的救度。
◆ 齋天
大壇第六天清晨的齋天佛事,禮拜《金光明懺齋天法儀》,代替諸天禮敬供養三寶,並且持誦《金光明經.空品》、及以種種香花美味飲食,供養功德天女、諸天神眾。以感謝諸天對於法會的護持,並且祈求諸天護念與會大眾,滿足大眾的願求,進而仰仗《金光明經》及諸佛威神之力,與一切眾生,同發菩提心,究竟成佛。
這場佛事的齋天科儀,是漢傳佛教歷代祖師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女(又翻譯作吉祥天女)所教導的方法,編輯而成。功德天女在金光明會上宣稱,只要有人至心禮敬供養諸佛菩薩、持誦《金光明經》、並以香花及種種美味,灑散諸方供養諸天,便能得到功德天女以及諸天神眾的護念而滿足一切願求。而諸天神眾也一致強調,《金光明經》對他們而言,是無上的甘露法味,聽聞此經,不但能增益他們的體力,更能加強他們的神通力。所以與會大眾至心誦念《金光明經.空品》,可說是對諸天最殊勝的法供養。
◆ 放焰口
焰口,又翻譯作面然,是餓鬼的名字。如果生前慳貪吝嗇,一毛不拔,專占他人便宜,死後便轉生為餓鬼,這類餓鬼的食量極大,喉管卻如針孔,有了食物也難以果腹,所以飢餓之火中燒,烈焰從口而出,故名「焰口」。
放焰口,則是根據《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而舉行的一種幫助餓鬼道眾生離苦生天的佛事。由於面然鬼王請求阿難尊者救度的因緣,於是佛陀慈悲,說了好多種神咒,例如淨業障真言、變食真言、開咽喉真言等,凡是依法誦持這些真言神咒,被召請來的餓鬼,就可仰仗佛的神通願力而飽餐一頓,之後再為他們授三昧耶密戒,以脫離鬼道的苦難,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
因此,放焰口對於餓鬼道眾生來說,等於是無限制的放賑,所以又叫作「施食」。雖然我們的先亡親友,可能並未墮落餓鬼道,但是放焰口就相同於代他們做了放賑濟苦的功德,所以也是有用的。而在《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中也提到,佈施放焰口法會的施主,可以因此而延壽增福。
放焰口佛事有三大士焰口、五大士焰口,是依照主法和尚的人數而分別的。同時有三位主法和尚的焰口佛事稱作「三大士焰口」,有五位主法和尚者稱作「五大士焰口」。
◆ 普佛
「普佛」也是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讚佛偈、拜願、三皈依、迴向。可因打普佛之目的不同而更改讚佛偈及拜願時的佛菩薩聖號。例如延生普佛,目的是消災延生,所以禮拜稱念藥師佛;而彌陀普佛,目的是往生追薦,所以禮拜稱念阿彌陀佛。
大壇在水陸法會最後一天上午舉行延生普佛和彌陀普佛二場佛事,主要目的,是藉虔誠禮敬諸佛、懺悔業障、供養三寶,為全體與會信眾及其親友祈求消災延壽,並且超薦先亡眷屬。
3. 淨土壇
法會內容簡介
淨土壇恭誦《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各二部,每日恭誦《阿彌陀經》一部,每天有二柱香的念佛、拜佛、繞佛修行,以及聆聽法師有關淨土修行方法的開示。
淨土,是大乘佛教的共同目標,尤其彌陀淨土,更在漢傳佛教流行的地區得到廣大的信仰,形成了專修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而《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是淨土宗所據以成立的重要典籍,合稱「淨土三經」,這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人,不可不持誦的三部經典。
《無量壽經》,敘述阿彌陀佛因地的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歷經五劫的修行,終於圓滿成佛,成就極樂國土,救濟一切眾生。經文中更分上中下三個層次,詳述往生極樂國土的條件。《阿彌陀經》,介紹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依正莊嚴,提倡持名念佛,開示七日一心不亂執持佛號,必得往生的修法,故較容易引人起信修持,而且功效顯著。
《觀無量壽經》,主要是介紹往生彌陀淨土的修行方法,本經教導十六種觀法,以如實諦觀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依正莊嚴,其中九品往生的條件,更是欲求往生彌陀淨土者,不可不知道的修行內容。
念佛法門原有三種︰(1)稱名念佛,口稱佛號。(2)觀想念佛,觀佛相好功德。(3)實相念佛,觀法身非有非空的中道實相之理。但是自從唐朝善導大師特別推崇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的稱名念佛法門以來,淨土宗行者便多以稱名念佛為主要修行方法。聖嚴法師也鼓勵大家,虔誠修行持名念佛法門,因為此法門不但能使我們於臨命終時,決定往生佛國,現世之中也能提昇人品、消業除障、自利利人。若能念佛懇切,工夫綿密,也會有豁然心開的境界出現。
4. 藥師壇
法會內容簡介
藥師壇每日恭誦《藥師經》二部,並持誦〈藥師咒〉、以及藥師如來聖號。
《藥師經》,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簡稱,唐玄奘大師所翻譯。主要說明藥師佛之名號國土,及其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大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不只是關心一切眾生平等,究竟成佛的問題,更注意到殘廢、疾病、醫藥、飲食、氣候冷熱與國家社會等現世的問題,頗有建設人間淨土的現實感。
《藥師經》提到,若有人讀誦此經,恭敬供養,並且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即可得消災除難、福壽康寧、所求如意等現世利益;亦可得轉生善道、往生西方淨土的後世利益;並且能得到十二藥叉大將的護衛,而安度疾厄。
〈藥師咒〉則是出自義淨法師所翻譯的《藥師如來七佛本願功德經》,若能持誦〈藥師咒〉,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壽。
參加藥師法會,除了至誠懇切地祈求藥師佛的加被護念之外,更要效法藥師佛的大悲願行,利益一切眾生,如此才能和藥師佛的本願功德相應。
5. 地藏壇
法會內容簡介
地藏壇每日恭誦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並且禮拜一部《地藏懺 》。
《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一般人最熟悉的一部地藏法門經典,不但文字優美、內容豐富,而且闡明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的大悲願力和孝道精神。地藏菩薩在因地,為婆羅門女和光目女時,為救度墮入地獄的母親,而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悲願,為了能救拔母親,願意永遠救度所有三惡道眾生,等全部的眾生都成佛,自己才成佛。蓮池大師曾讚嘆說,這真是孝中之大孝。
地藏法門既然是因地藏菩薩為了救度母親而發展出來的,所以凡是要報答父母恩的人,最適合來修地藏法門,將修行功德迴向給自己的雙親,祝禱父母能仰仗地藏菩薩威神之力,平安吉祥,離苦得樂。《地藏菩薩本願經》提到,持誦本經、恭敬禮拜地藏菩薩,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功徳益:
1.
能幫助壽命將盡之人,增壽除罪。
2.
能幫助已過世之親人,往生善處。
3.
能保佑全家衣食豐足,和樂幸福。
4.
能保佑外出遠行遊子,免遭災禍。
5.
能幫助已發菩提心者,耳根聰利。
《地藏懺》,是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佔察善惡業報經》等與地藏菩薩有關的經典,編制而成的懺法儀軌。一般民間凡為報答親恩、祈求父母冥福而舉行之法事,多禮拜《地藏懺》。
然而,考察《地藏懺》之內容,主要是藉禮讚地藏菩薩的大願功德,為自己以及眾生,懺悔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並且祈願修行無障礙,早證菩提,利益眾生,成就佛道。所以,《地藏懺》也適合已經發心修行者禮拜,不但可以懺罪除障,更可藉此薰習地藏菩薩的精神,自利利他。
6. 法華壇
法會內容簡介
法華壇恭誦《妙法蓮華經》,共計二部。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印度大乘佛教早期的重要經典。在大乘佛教盛行的國家,特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讀誦書寫最多的經典之一。
素有經中之王之稱的《法華經》,說明了如來為「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令眾生皆能「悟、入佛之知見」之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以種種方便善巧引導一切根機的眾生迴小向大,進入最高佛法的大海,收歸於一佛乘。
《法華經》所開示的理論和修行方法,對中國佛教的影響是深廣而又持久的。例如天台智者大師,依《法華經》而開創天台宗,對於中國佛教不論在義理的開發和方法的建立上,都有決定性的貢獻。而由於《法華經》特別強調讀誦的功德,使得許多人,乃至不識字者,也能背誦佛經,因此使佛法隨著經典的讀誦而深入民間。在學法的鼓勵、護法的強調方面,《法華經》也非常徹底,如焚身供佛、捨身護法,不惜身命以修行佛法,表現出了無比的精進和堅定。同時,一次次地提醒修行《法華經》的菩薩,應當忍辱柔和,也增強了求法者全力以赴而又忍辱負重的精神。而經中對於眾生「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的肯定,更給予初學佛者莫大的鼓勵。
憨山大師曾說:「不知《法華》,則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為圓滿成就佛道,應精進誦持《法華經》,並依本經所開示之方法落實修行。
7. 祈願壇
法會內容簡介
祈願壇每日恭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禮拜《大悲懺》各一部。
《普門品》是《法華經》當中的一品,單品流通極廣。虔心恭誦《普門品》能體會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現種種身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之殊勝功德願力。
《大悲懺》,最早是宋代知禮大師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主體所發展、編寫、制定出來的,又經歷代祖師的歸納整理,而成為目前流通的版本。內容包含供香讚頌、禮敬三寶以及護咒善神、持誦〈大悲咒〉、發願懺悔、皈依迴向等。是一部流行甚廣,且頗受歡迎的懺法儀軌。
禮拜《大悲懺》,不但可以仰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持,而消災免難。更重要的是透過懇切地懺悔,而洗滌身心,因身心淨化,而祛除業障。究竟而言,也不只是在拜懺時才來懺悔洗滌自己的身心,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時發現過失,隨時懺悔改過的習慣,並且要努力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這才是禮拜《大悲懺》的根本意義所在。
〈大悲咒〉,靈驗不可思議,因而被稱為〈大悲神咒〉,歷來持誦者非常多。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的記載,觀世音菩薩因受持〈大悲咒〉,而從初地頓超八地,因此發願宏揚此咒,利樂眾生。持誦〈大悲咒〉,不但能消除罪障、遠離病難,也有助於修行成佛之道。
〈大悲咒〉所以如此靈驗,主要是由於觀世音菩薩慈悲大願的護念。而持咒者除了專心持誦之外,更要發菩提心,並且要修「慈悲心、平等心、無染著心、恭敬心、謙卑心、無雜亂心」,因為觀世音菩薩說這些心是<大悲咒>的真實相貌。所以,持咒者必須有這些心,才能真正和<大悲咒>感應道交。
8. 華嚴壇
法會內容簡介
華嚴壇在兩位長老比丘的帶領下,靜閱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大乘經典,原始佛教業感緣起的人生觀,到《華嚴經》中,則發展為淨心緣起的世界觀,其所說「三界所有,皆由於心」的「心」,是指清淨心,此乃本經特有的思想。《華嚴經》認為全法界(宇宙),皆是清淨法身佛毘盧遮那的顯現,這就是妙有的淨心緣起觀。
《華嚴經》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證的圓融無礙境界,頓時朗現無有前後,呈現不可思議的廣大圓滿。古德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家的富貴」,八十卷《華嚴經》,如能透徹通達,便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即使不是正等正覺,也是登地菩薩了,所以讀誦《華嚴經》,往往可以開大智慧,得大靈異。
《華嚴經》中,佛以七處九會之說,介紹世界之殊勝莊嚴,令行者初從信能入,乃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入於法界不可思議境,而成就圓滿佛道。經中有言:「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透過華嚴重重無盡的法界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修行者的心量益發廣大,度眾生之菩提心益形堅固,我們更應學習善財童子求法不倦之精神,為修行菩提,精進不懈。
9. 禪壇
法會內容簡介
禪壇以禪修為主,法會期間僅以單一法器木魚領眾恭誦《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各一部。
《壇經》共計十品,除有六祖惠能大師得法及傳承衣鉢之經過,更重要的是惠能大師直指人心之禪法要意,充分顯示漢傳禪佛教解行並重、定慧不二的特色。
「般若波羅蜜」是到智慧彼岸之意。禪宗六祖惠能因五祖弘忍單獨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其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句子,惠能言下大悟,知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若能體解緣起性空的道理,遠離妄想戲論,去除我執,便能了知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本經在中國受到普遍而持久的重視,文字簡練優美,並且富有超越及空靈的哲理。雖然經義深奧,卻又能讓讀者感到清新和親切,故在許多的佛經之中,除了簡短的《心經》之外,《金剛經》是最能深入中國文化環境的佛經。
10. 楞嚴壇
法會內容簡介
楞嚴壇恭誦《大佛頂首楞嚴經》一部。每日持誦〈楞嚴咒〉、《心經》各一遍,每日下午各有一炷香的時間,修行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的「入流亡所」禪觀。
《大佛頂首楞嚴經》,在漢譯佛經之中,乃是一部偉大的法寶,它的文字優美,陳義深妙,發揮如來藏思想的信仰,既富嶲永的哲學思辨,又長於文學藝術的表達。其內容包含極廣,禪、淨、律、密,無不周備,故受到以華嚴宗六祖,長水子璿為首的性宗諸家,共遵為無上寶典,在禪宗的地位也很高。
本經與其視為說理的,不如當作修證的典籍更為確切,它的內容包括修行心理的分析、修行方法及其條件的介紹、修證現象的指點,修行過程中聖境與魔境的揭曉。如此周詳的內容,在其他經典中,確實難見。
本經共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分別介紹二十五位大乘羅漢及菩薩,各人專修的特定法門,結果都能一門深入而門門深入。其中,觀世音菩薩則是以耳根圓通的音聲法門,通達一切法門,這正是本壇所修的「入流亡所」的禪觀方法。
〈楞嚴咒〉,記載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經上說眾生若能誦持此咒,則一切水火、咒詛、魘蠱毒藥等悉皆不能加害,並可獲得種種功德果報。而如來宣說此咒之目的,主要是保護未來世的初學修行者,得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安隱,不受一切諸魔鬼神、及舊業陳債來相惱害。由於此咒功能殊勝,相傳從唐朝大通神秀之後,就逐漸成為禪宗各寺的日課之一,當代台灣寺廟,亦多以此咒為日課。
Posted by 常鑑 at 5:50 PM 0 comments
法鼓山水陸法會
法鼓山在今年2009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 舉辦了一場水陸法會. 但是, 甚麼是水路法會呢?
水陸法會,又稱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是漢傳佛教之一種修持法,亦為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會。水陸法會以上供十方諸佛、聖賢,無遮普施齋食為基礎,救拔諸六道眾生,並廣設十壇,使與會眾生,得以其因緣與根器,至各壇聽經聞法,而發起成佛之心。故於法會中所供養、救度之眾生,範圍相當廣泛,因此集合了「消災、普度、上供、下施」諸多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由於水陸法會經由與會大眾發一善心隨喜參與而共同成就,故整場法會之功德,由所有參與之眾生共同獲得。若能一念虔誠,就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存在;若得不為一己而為一切眾生祝福,其所發願愈是廣大,功德愈是不可限量。
水陸法會是今日漢傳佛教最盛大隆重的法會,近世以來的中國佛教,由於傳統法會逐漸迎合世俗,以致模糊佛教水陸法會精神。有鑑於此,法鼓山僧團從2008年開始,組成水陸儀軌研討小組,進行內壇儀軌的研究修改工作,這個嘗試將是學術研究與傳統法會結合的新典範。
法鼓山水陸法會將邁入第三年。在今年舉辦法會之前,擬透過學術論壇的形式,探討水陸法會的修行意義與社教功能,以及法鼓山水陸法會的傳承、創新與特色等。經由跨宗教的對談,使水陸法會回歸佛法慈悲和智慧的根本精神,而利益更多有情。
法鼓山的創新與特色
為了堅持大乘佛法的核心精神,真正利益現代大眾,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的形式及內容結合了環保理念、數位科技、佛教藝術、人文本質等元素,呈現兼具教育與關懷功能的文化活動。
(一)回歸經典依據,秉持環保理念
流傳一千五百多年的水陸儀軌參雜了許多道教及民間信仰的內容。其中有許多儀式需藉由燒化方式來舉行,不僅與法鼓山推動環保的理念相違,也與現今的政府法令不符。為了回歸佛陀本懷,適應時代性,法鼓山決定修訂部分儀軌,淡化不符合佛法精神或不環保的作法。不燒化,是大悲心水陸法會的最高指導原則。法鼓山首創利用現代藝術的設計,取代傳統儀軌中「發符」、「告赦」所需要的紙紮人、馬;並透過電腦動畫繪製的數位牌位,取代信眾在法會期間所寫的書面消災、超薦牌位。以影像替代實品,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及燒化牌位所帶來的污染,這是突破實體牌位局限的創新,不同過往因送聖儀式大量燒化的作法,更符合佛陀慈悲濟世的原始精神。
(二)超越宗教格局,展現多元面向
除了以電腦動畫繪製虛擬消災、超薦牌位外,並應用數位投影技術,將牌位投射在壇場的螢幕上,解決實體牌位佔據空間的問題;還透過創意的視覺設計,讓牌位不局限於傳統牌位的形式,彷彿諸佛慈悲守護著一切眾生。另一方面,法會在「清淨、環保、簡約」的理念訴求中,結合人文、藝術等內涵,充分展現了現代精神。以壇場的空間設計為例,部分壇場利用法鼓山原有的佛堂空間來布置,部分壇場則是利用其他室內空間做規畫設計,如齋堂、露台、副殿、國際宴會廳等,室外壇場的部分,則在法鼓大學預定地搭建臨時帳篷來使用,將法鼓山建築的內外空間做了充分的應用,加上現代美學設計和材質元素,完整表達富有嶄新創意的法會空間。不但提昇法會的品質與層次,更傳達教育與關懷精神,可說是一場冥陽兩利的精進共修勝會。
(三)十壇圓滿 壇壇是好壇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廣設十個壇場,所誦經典幾乎囊括漢傳佛教重要典籍,而諸壇持誦經典與佛事內容皆各有特色,與會大眾皆可在法會期間,按照個人所相應的修行法門選擇壇場精進用功。在八天的法會期間,法鼓山園區全山法音繚繞,置身其中,宛若親臨佛國淨土般殊勝莊嚴。
法鼓山水陸法會的宗旨是開啟自性大悲,祈願眾生離苦. 它, 水陸法會其實就是一修持法門.
聖嚴法師說:「人心亂,鬼神也亂;鬼神不安,就有災難。只要我們能在水陸法會上共同聆聽佛法,發願說好話,做好事,人心安定了,三界眾生也就會平安。」所以,參加法會,主要是通過禮敬、讚歎諸佛功德,並懺悔自我身、口、意三業來安定身心、解脫煩惱,為自己找到生命的智慧和意義,這也才是真正的「超度」。
水陸法會具備滿足世人一切祝願功能,具有殊勝的大功德。一般法會只誦某一部經,水陸則廣設諸壇,每一壇就是一堂佛事,並以無遮施食為基礎,所供養、救度的眾生,範圍相當廣泛,集「消災、普度、上供、下施」諸多殊勝功德於一。參加水陸法會能為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眾生帶來平安和希望,但所獲得利益最多的還是參加者本身,讓自己找到生命的智慧和勇氣。
在水陸法會裡,大眾恪遵祖師所教,一意專念,也能為自己的修行加分,達到身口意三業清淨。誠如虛雲老和尚對法會的期許:「不期度人而自度人,不期利益而自利益。」這也才是參加水陸法會的重要課題與精神。
常鑑今年剛出家, 在水陸法會期間是負責香燈的工作. 我在哪一壇當香燈呢? 也許是自己與觀音菩薩有緣, 也許是自己平日作的功課的關係, 今年我被分配到祈願壇, 也就是在法鼓山有名的祈願觀音殿里.
祈願壇每日恭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禮拜《大悲懺》各一部。《普門品》是《法華經》當中的一品,單品流通極廣。虔心恭誦《普門品》能體會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現種種身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之殊勝功德願力。《大悲懺》,最早是宋代知禮大師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主體所發展、編寫、制定出來的,又經歷代祖師的歸納整理,而成為目前流通的版本。內容包含供香讚頌、禮敬三寶以及護咒善神、持誦〈大悲咒〉、發願懺悔、皈依迴向等。是一部流行甚廣,且頗受歡迎的懺法儀軌。禮拜《大悲懺》,不但可以仰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持,而消災免難。更重要的是透過懇切地懺悔,而洗滌身心,因身心淨化,而祛除業障。究竟而言,也不只是在拜懺時才來懺悔洗滌自己的身心,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時發現過失,隨時懺悔改過的習慣,並且要努力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這才是禮拜《大悲懺》的根本意義所在。
〈大悲咒〉,靈驗不可思議,因而被稱為〈大悲神咒〉,歷來持誦者非常多。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的記載,觀世音菩薩因受持〈大悲咒〉,而從初地頓超八地,因此發願宏揚此咒,利樂眾生。持誦〈大悲咒〉,不但能消除罪障、遠離病難,也有助於修行成佛之道。
〈大悲咒〉所以如此靈驗,主要是由於觀世音菩薩慈悲大願的護念。而持咒者除了專心持誦之外,更要發菩提心,並且要修「慈悲心、平等心、無染著心、恭敬心、謙卑心、無雜亂心」,因為觀世音菩薩說這些心是<大悲咒>的真實相貌。所以,持咒者必須有這些心,才能真正和<大悲咒>感應道交。
Posted by 常鑑 at 5:37 P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