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7, 2009

馬大佛學會50週年之感想 part 2

這邊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與諸位分享.

最近我在看西藏佛教史, 與密教史, 印象最深刻的是甚麼呢?

以前讀教史, 讓升起護法衛教的心, 乃至於發心出家. 現在看教史, 讓我更具體的看到自己到底可以為佛教做些甚麼? 尤其是對於孕育我走向學佛另一個里程碑的馬大佛學會, 我又可以為他做些甚麼呢?

馬大佛學會至1961年成立, 即將邁入50年. 當大家開始興致勃勃得為他規劃50週年慶的時候, 大家是想為他辦活動, 還是甚麼呢? 我相信大家都希望為這個學會做些甚麼, 來紀念他在過去的50年, 為馬大, 為大專佛青培育了不少人才. 對我而言, 大型活動, 反而是其次. 重要的是, 我們該如何讓廣大的群眾, 乃至於我國佛教界看到學會過去50年到底做了些甚麼?我們走過甚麼樣的日子?我們經歷了甚麼?而他又何以可以一直延續到今天, 屹立力不到呢? 週年慶, 活動可大可小. 不管聲勢多好大, 不管多熱鬧, 最表面的可以讓人家看到學會在辦活動的純熟度, 以及人才濟濟的一面. 但是, 我們半週年慶的內涵, 意義是否能夠具體的呈現出來呢?

一個擁有50年歷史的學會, 該怎麼呈現自己的50歲呢?馬來西亞在1957年8月31日宣布獨立, 二馬大佛學會則成立於1961年8月22日. 原則上學會與我國的獨立年齡差不多, 應該是說是與獨立後的馬來西亞, 以及當代佛教一起成長. 因此, 學會從最初幾個人到現在600人, 她的成長, 經勵, 起落, 都與我國以及大馬佛教息息相關. 每一個年代所辦的活動, 每一個時期的exco的思想, 都與當代社會背景, 政治, 以及學佛風氣很有關係. 一路走來, 學會的50年歷史不只代表了這個學會的成長, 也是大馬佛教重要的一環, 甚至是大馬大專佛青發展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因此, 常鑑懇切希望大家可以發想, 該如何擬定學會50週年慶的方向, 以及週年慶對於學會, 對於佛教界的意義. 切莫把這個超凡意義的50年紀念日用幾個活動帶過了. 大家除了可以想學會未來的展望是甚麼? 也應當想想如何讓過去珍貴的50年歷史化成往後的資量?

常鑑想到, 我們可以在學會的文獻資料上下工夫.

對內:

1. 內部分享- 邀請學長回來, 分享不同時期的學會, 廳聽他們當時的學會是怎樣的?他們的分享, 不但可以讓我們了解學會歷史, 也能讓我們知道當代佛教界的脈動, 以及校園的風氣.
2. 整理文獻資料
a) 妙喜資研部
b)秘書處
c)MB
d)編輯組刊物
e)學法對於弘法所編訂, 既採用的課本或教材
f)CD,特刊, 佛曲創作的匯整.
3. 寫歷史
- 把過去的歷史寫得更完整
- 用文字詳細記載
-拍成紀錄片
-採訪, 錄影, 錄音
- 照片收集
4. 傳承系統的檢討與開發

對外:

1. 成立網站
2. 學會歷史回顧展
3. 設計一個類似HALL OF FAME的東西, 感恩與紀念所有對學會有大貢獻的教界大德.
4. 與其他大專分享學會的經驗.

這純粹是常鑑的個人分享. 感恩您耐心閱讀!

常鑑合十
寫於梵唄課前

2 comments:

G@N小颜 said...

我会把您的想法告知学会的:)

G@N小颜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