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4, 2010

mb稿件--學佛道路上的伯樂-馬大佛學會

2004年, 我考上了馬來亞大學的化學系. 這不但掀開了我求學道路的新頁, 也開啟了我的人生新道路, 一條古佛曾經走過的道路. 因為我不但在這所有百年歷史的校園完成自己的高等教育,也在這所美麗的校園重新認識了一位偉大的人間導師──釋迦牟尼佛.

正如許多的年輕人,我帶著許多的夢想走進馬大校園.可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在這裡推翻了自己對未來的夢想, 而是更踏實的在四年的大學生活裡, 一再的確認自己的人生方向.

因為, 我在這裡遇見了我學佛道路上的伯樂──馬大佛學會.四年的大學生涯,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不是science fac的cafe,不是gazebo, 而是那條通往四樓學會counter的樓梯, 以及只能夠容納13人開會的counter.唸書的時候,我常常開玩笑的說,我是畢業於馬大佛學會,副修化學系,最喜歡的科目是開會.畢業的那一天,儘管外面下這雨, 我依然堅持的請家人一定要到學會的banner旁等我出來......

這些聽來,感覺上我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學生.可是,為甚麼馬大佛學會會帶給我如此深刻的影響呢?

因為,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學佛的信心,找到了學佛的感動,找到了學佛的力量.透過辦活動,承擔執委,妙喜培訓等,我開始認識自己,肯定自己,也在過程中發現自己不為人知的真面目.雖然我在12歲就開始學佛,可是我一直不知道學佛可以帶給我的人生甚麼樣的轉變.我只知道佛法是比學校的道德教育更好一點,但是總是在理論上打轉.我不知道修行,與學佛是相結合的.18歲那年,母親因病早逝,讓我頓時對佛法,乃至於對佛教產生疑惑,也一度失去信心.

不過,因緣甚深.我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不但遇見了馬大佛學會,也遇上了打坐的方法.在那個時候,我發現自己20年來並不認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心在那裡......
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過,我們所認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麼?我是這個名字嗎?還是我的身體是我,我的成績是我,我的文憑是我,我的家人是我...... 可是,這些只是在述說"我", "我所"......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呢?當時的心情很震撼, 因為我發現生命很珍貴, 也很脆弱. 我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我開始問自己,我們的人生真正的意義何在? 

在人生的道路上, 我們總是為了追求甚麼而忙碌一生. 上課的時候, 追求好分數, 追求考上好的學校, 追求一紙文憑. 生活中, 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的追求物質上的慾望.可是,我們都忘了停下來,注意自己的呼吸,停下來聽一聽自己的心,停下來看看身邊的人事務.

打坐, 讓我進一步的認識佛教的修行方法, 也從中發現, 佛陀的教法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們的身心. 因為學打坐的因緣, 讓我有機會通過這個法門來認識自己. 通過放鬆,以及呼吸的方法,讓我學習當下體驗自己, 清楚自己. 我發現, 我從來都不知道我的心在那裡? 也不知道自己的呼吸是可以如此的貼近自己 ! 打坐讓我感覺到每一口呼吸很珍貴, 而我在過去的 十幾年竟然都沒有好好的靜下來體驗自己!

那一年的經驗,可以說是自己學佛路上的轉捩點,也是一把開啟通往解脫大道的鑰匙.大學一年級那年,我決定歸依三寶,也同時做了一個決定,我要出家修行.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承擔了佛學會的弘法主任一職.課業的繁重,學會活動的頻繁,讓我可以更加直接的在生活中體會佛法的意義,以及更加如實的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承擔exco的365裡頭,我每天都在印證佛陀的教誨,每天都在實際的練心.我發現,修行不在禪堂內而已,也不只是表面上自己有多用功.而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很快的觀照到自己的心的起伏,以及是否帶給別人煩惱?回想起那段承擔的歲月,我發現自己最懷念的,是自己確確實實的走過了365天.因為,我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雖然很忙,忙到"三餐不繼",忙到自己的身體很累,忙到我要挑燈夜讀......但是我還是覺得意義超凡,因為我不是為了自己而忙,我是為了要在馬大校園傳播佛法而忙.這種感覺,是踏實的,是有意義的.

一次又一次承擔,讓我發現到我的人生不只有這些, 活在人間不只吃飯睡覺. 人一生的生命不過數十年, 在這一期生命當中, 我又可以如何掌握人生方向, 找到生命的意義呢?我們生在這個世間,就是要為大眾服務,為佛教奉獻.這樣,我們的人生才不會白活了......卸任那一天,我看這台下上百位的會員同學,想起了自己上任那一天的羞嗇,以及對於未來的希望.今天的我要卸任了,我是否有辜負台下幾百位會員的委託,至少我在任的這年,我有沒有盡心盡力的在為宏揚佛法做出努力?儘管過去的那一年,自己與其他的12位夥伴,從沒有默契到後來變得有默契,從不了解學會到後來對學會有歸屬感,也在過程中吃盡了苦頭,經歷了不少風雨批評,但是能夠聚在一起承擔學會,不但是我們曾經共同發的願所促成,也是我們曾經共同發願要為大專佛青服務的願所促成.今天因緣成熟了,我們聚在一起.因緣離散了,我們也卸任了.我想,只要過程中,我們有盡心盡力的付出,那就是自己對承擔exco最好的交代.

這一期生命能夠生在人間, 是自己於這個世界有緣. 這一期生命能夠生為人, 是自己的福德促成. 而今自己在短暫的生命中遇上了佛法, 是難能可貴的事! 佛陀成道, 不是為了自己的修行與解脫, 而是悲憫我們這些罪苦眾生! 我在2500多年後, 能夠有機會學習這位悲智雙運的老師的教法, 讓我感到很珍惜. 珍惜自己的因緣, 能夠向三寶學習. 而我又如何來回報這位為大的人天導師呢? 佛法難聞今已聞, 人生難得今已得,除了珍惜我們大家能夠學佛的善根福德,也要多為佛教付出,這樣以後的人們才有機會可以聽聞那麼殊勝的法啊.

馬大佛學會邁入50年,是馬大校園全體師生在成就.不只是exco,或者是會員才是成就的人.今天,我們有因緣參與學會,有因緣在這裡學習,也應當法願,讓這個傳播佛法的媒體,可以繼續滋潤馬大校園,乃至於大專佛青的心靈.馬大佛學會見證了馬來西亞佛教界的起落,更是馬來西亞佛教歷史上重要的一環.希望大家能夠發心,繼續延續學會的法身慧命.

大學畢業了, 回過頭看看自己自己一路走來, 很感恩有機會參與馬大佛學會. 自己從中的學習, 改變了我的一生. 因此, 祝福馬大佛學會有未來的50年, 繼續接引大專佛青,繼續推動大專的學佛風氣!



最後, 與各位同學共勉;

時時以佛法的慧命為念
念念以大眾的道業為首
事事以眾生的苦樂為著眼
處處以諸佛的到場來照顧

──聖嚴師父──


常鑑 合十
2010年6月14日
寫於台灣法鼓山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