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ex-exc0菩薩,
常鑑在今年, 2010年10月9日至11月10日受了三壇大戒, 也就是受了比丘尼戒. 常鑑的得戒和尚是星雲長老.
祝福大家 身心平安 六時吉祥!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祝福
Posted by 常鑑 at 7:35 PM 1 comments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李家同:如果我被殺!
李家同:如果我被殺!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2010.03.13
如果我被殺,只要一息尚存,我一定會告訴殺我的人,我絕對寬恕他,也會為他祈禱,更會要求友人照顧他的家人,尤其要使他的孩子不再留在社會黑暗的角 落。如果我無法說這些話,我也無所謂,因為我的太太和女兒絕不會痛恨殺我的人,她們一定會為他祈禱,也會照顧他的家人。不僅如此,我的學生不會有一個人希 望他被處死刑。
我並非善惡不分的人,我當然知道殺人是不對的,但我更知道,我們心中一定不能有任何恨意,更不能有報復的心理。尤有進者,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寬恕最能帶來 心靈上的平安。前任教宗被刺,康復以後,立刻到監獄去探訪那位刺殺他的人,而且始終面露慈祥的微笑。現任教宗去年又被攻擊,事後也立刻去探訪那位攻擊他的 人。
有一位美國年輕女孩,到非洲替窮人服務,不料被刺身亡,她的爸爸飛到那裡處理後事,目睹當地的窮困,回國以後,募了很大一筆款項,成立了一個機構,專門幫 助那裡的人,這位爸爸從來沒有替他的女兒尋求任何的報復。
美國有一種人,叫做阿米希(Amish)人,他們是和平主義者,二○○三年,一位帶槍的人進入了他們的一所小學,開槍殺小孩,然後自殺,五位小女孩身亡, 兇手自殺幾個小時以後,一位阿米希人立刻去安慰這位兇手的太太,表示了對她丈夫的寬恕,一位阿米希人擁抱了兇手的父親長達一小時之久。大批阿米希人出席了 兇手的葬禮。最後,這些阿米希人還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以金錢幫助兇手的家屬。
歐洲一直是個國與國之間冤冤相報的地區,但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一切都已過去,誰也不再記得當年的仇恨,歐洲的和平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反觀非洲地區,國與 國之間,似乎永遠有著不能忘卻的仇恨,這些仇恨帶來了戰爭,當然也導致非洲的貧困。
在國人強烈反對廢死刑之時,不妨看看國際間對死刑的看法,一共一三九個國家沒有死刑,也就是說,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國家都已不再執行死刑。歐盟是全體沒有死 刑的,最近廢止死刑的國家是蒲隆地和多哥,都是非洲國家,美國和中國大陸仍在執行死刑。可是,從未有人說,美國和大陸是犯罪率極少的國家。
每一次有一個國家廢止死刑,羅馬競技場就會點燈,以示慶祝,這個競技場已是廢墟,但是,當年這是殺人的地方。競技場成為廢墟,歐盟國家廢止死刑,是人類進 步的象徵也。
國人應該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執行死刑背後隱含的想法,也更要看看為何有這麼多的國家不再執行死刑,為什麼這些沒有死刑的國家並沒有很高的犯罪率,那些有死 刑的國家也沒有很低的犯罪率。
可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該不該寬恕我們的敵人?阿米希人是心靈上最有平安的人,而他們也是絕對實行寬恕的民族。他們的寬恕是鐵一般的事實,兩位教宗的寬恕 也是鐵一般的事實,我們的社會,能不能至少探討一下寬恕的意義?
我已過七十,也不能說從未有人對我不好,但的確我的內心深處,絕對沒有對任何人有怨恨之情,我一直過得平平安安,就是這個緣故。
我們常聽說大家要療傷止痛,很多人以為要療傷止痛,一定要使正義得以伸張,但是,正義常常是盲目的。我們必須記得前任教宗所說的話,「和平建築在正義之 上,正義建築在寬恕之上」,我們的社會,應該要注意「寬恕」的重要性了。
【2010/03/13 聯合報】
Posted by 常鑑 at 8:33 AM 0 comments
Tuesday, August 31, 2010
Coming Activities
Haha..
Through our conversation and suggestion from our great president, we have grea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ming activities...
Those activities are:
a. 29- 31/10: is our new exco 传承营, we hope everyone from us can participate and join them as a part of the camp... We may help them plan/ join their activities..
b. 30/10: Have a meeting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PBUM history compiling group,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attend..
c. 1/1/11, is our gathering time for a trip to serendah (if the name not mistaken), haha.. Further detail of this activity is arranging by great president and Chee Wai.. Haha..
Haha.. Any how, any more detail of activities are welcomed to be posted to our blog, we will look into it.
Actually, this is for my reminder as I agree to join for above activities.. Haha
Posted by jack at 11:03 AM 1 comments
Saturday, August 28, 2010
倒數12小時--迎接佛教的未來
暑假實習剛結束一個禮拜
如果說, 5月份是溫馨的季節 ( 母親節, 佛陀日 ), 那8月份也可以說是愉快的季節.
有的大學, 現在已經開學, 校內洋溢著迎新的氣氛. 以前在馬大, 這個時候有msk, 有foodstall, 有convo...
現在在台灣, 暑期也快結束. 法鼓山僧大正在準備迎接新生.
明天就是新生報到的第一天, 也是新生講習的第一天. 雖然新生講習- orientation week有許多工作要負責, 發現心確是踏實, 自在, 安定的. 雖然很忙, 心卻保持清楚. 想到明天會有許多善男子善女人來僧大報到, 選擇另一個人生, 心理就很愉快. 就算今晚也許要加班把手冊趕出來, 心卻不會因此而著急, 甚至起煩惱.
因為, 所做皆辦都不是為了自己. 這種感覺, 就是奉獻自己, 成就別人的喜悅. 成就他人的法身慧命, 比成就自己來的更重要.
更讓我感到歡喜的是, 僧團在9月份要舉行剃度典禮. 很歡喜看到又有人發心承擔如來家業, 看到有人發心要行菩薩道.
這種喜悅, 沒有以前在外面的虛浮, 而是多了一分的踏實.
願正法久住, 願佛法的慧命不斷.
Posted by 常鑑 at 7:23 PM 0 comments
Tuesday, August 10, 2010
Graduation thank you note
Dear Ex-Exco and buddies;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present, book title: The Joy of Living, by Yongey Mingyur Rinpoche. This is a wonderful book where Mingyur Rinpoche has offerred us what may well be an essential link between the Buddha and contemporary neuroscience and physics.
We have not been meeting each other for so long, but I was glad that we are still connecting each other.
I look forward to reunion with you all, and wishing you can achieve true happiness and peacuful mind.
Warm regards,
Chee Wai
Labels: Master covocation ceremony
Posted by Frankie Cheah at 5:24 PM 2 comments
Tuesday, August 3, 2010
《生命咖啡館》
這是一本我在搭捷運到台北法鼓山德貴學院時, 在捷運上看完的一本書.
《生命咖啡館》 作者 : John Strelecky
約翰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主管, 但總是疲於奔命的他, 卻開始疑惑:
每天在辦公室耗掉10小時, 就是為了升遷,
而升遷的結果, 卻是要在另一個辦公室埋首12小時, 難道人生就別無選擇了嗎?
他決定讓自己放假, 擺脫惱人的一切, 卻又碰上大塞車.
失去耐性的他, 決定掉頭反向駛去.
沒想到, 卻又迷了路.
他來到一家叫作: "你為甚麼在這裡 - why are you here "咖啡館.
又累又餓的約翰拿起菜單, 赫然發現上面寫著三個神秘的問題:
你為甚麼在這裡?
你害怕死亡嗎?
你實現自我了嗎?
在女侍凯西, 老闆麥可和顧客們的引導下 約翰逐漸發現, 這不只是一件咖啡館
更是一扇為他揭開生命謎題的啟迪之門
在這裡, 他放下了世俗的角色與負擔 讓心歸零, 讓感覺沉澱
重新認識自我存在的意義......
Posted by 常鑑 at 1:39 PM 0 comments
拯救地球
We are living in exceptional times.
Scientists tell us that we have 10 years to change the way we live, avert the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catastrophic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climate.
The stakes are high for us and our children. Everyone should take part in the effort, and HOME has been conceived to take a message of mobilization out to every human being.
For this purpose, HOME needs to be free.
A patron, the PPR Group, made this possible. EuropaCorp, the distributor, also pledged not to make any profit because Home is a non-profit film.
HOME has been made for you : share it! And act for the planet.
Yann Arthus-Bertrand
HOME official websitehttp://www.home-2009.com/PPR is proud to support HOMEhttp://www.ppr.com/
HOME is a carbon offset moviehttp://www.actioncarbone.org/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anet
http://www.goodplanet.info/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xENMKaeCU&feature=channel
Posted by 常鑑 at 1:37 PM 0 comments
Friday, July 30, 2010
<萬歷15年>
本書的英文版書名為 "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 作者的署名為 Ray Huang, 1981年美國耶魯大學出版. 初稿使用英文寫, 而又由於讀者的熱烈反應, 由作者本人譯為中文.
明萬歷15年, 即公元1587年
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及其普通的年份
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
抽絲剝繭
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
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汲取的經驗和教訓
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
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
敘事不妨細致
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
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
好評如潮, 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
Posted by 常鑑 at 8:57 PM 0 comments
Tuesday, July 27, 2010
「一份法的献礼 」毕业生贺礼活动
各位法侣,
2009/10 年 度 马 大 毕 业 典 礼 将 在8 月2 日 至8日 于 马 大东 姑 礼 堂 (DTC)举行。
届时, 马大毕业生佛友会将发起「一份法的献礼」毕业生贺礼活动,集体 买佛教杂志-
《普门》作为应届马大佛学会执委、各小组PPJS(P S/U)及 三大活动筹委等学弟学妹的毕业贺礼,藉此献礼对其在马大佛学会曾经的奉献表达一份感恩。
此杂志为月刊,一年出版12本,因此我们将于收到款额后再决定赠送的数量——3期或4期。此活动将以邮寄的方法进行,赠阅者名单将会附上。
若您有意成为「一份法的献礼」毕业生贺礼活动的赠阅者之一,请您填妥以下表格。
捐款种类分为订阅价与随喜捐款两种方式。此活动所筹得款项将悉数用作赠阅用途,若有余款,将作为佛友会活动经费。
款额可以通过支票、银行户口转帐或亲手转交梁秋梅 (012-953 5423)。
马大毕业生佛友会银行户口号码为:
Public Bank Bhd: 3135732312.
抬头: Pertubuhan Alumni Buddhis Universiti Malaya, Malaysia.
备注: 事项上请注明「一份法的献礼」并把Bank in slip 电邮至chewmoi83@yahoo. com.
然后将名字与汇入的总额简讯(sms)予梁秋梅(012-953 5423),
我们将会于毕业典礼后的一星期内把赠阅者的名单以电邮的方式让大家知道。
*请于1/08/2010之前汇进款项以方便作业处理。
谢 谢! 顺 颂 福 慧 增 上
------------ --------- --------- --------- --------- --------- --------- ---------
表格Form
姓名Name:(中)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 (英)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联络电话Tel: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 电邮email:____________ ________
地址address: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款额Amount:
□ 订阅价 :□ 一期RM10 □ 两期RM20 □ 三期RM30
□ 随喜捐款:RM__________ _________ ___
日期Date:____________ ______ 签名Signature:____________ _____
Posted by G@N小颜 at 11:31 PM 0 comments
Saturday, July 24, 2010
受戒前的心情
在過兩個月, 我就出家滿一年.
而今年, 我也已經通過乞受比丘尼戒的審核, 即將在10月10日至11月10日到靈泉禪寺收三壇大戒, 由沙彌尼成為比丘尼.
三壇大戒,乃中國大乘佛教出家僧眾所特有之傳戒儀式,依初壇、二壇以及三壇正授,分別傳授沙彌戒、比丘戒、出家菩薩戒。戒子於正授三壇大戒時,領悟自性戒體,由戒相之行持任運於日用中,契悟如來自性。
受戒前應如法恭請「三師七證」作為十方戒子之得戒、羯磨、教授三師和尚以及尊證七師。登菩薩壇時更以釋迦如來、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為三師和尚,十方諸佛為尊證,一切菩薩為同學伴侶。又「戒壇」亦為場地要緣,先須結界,受戒期間,戒子於界場內淨心求戒,不得出離。
戒為佛教各宗派之根本行持,《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根本律》中更明示:「若不持戒,縱有多智禪定現前,皆成魔業。」故知三壇大戒,乃發心出塵之行者繼剃度大典之後,更具重大意義之法儀。
何謂三壇?
沙彌壇凡行者發心出家,必先受持沙彌律儀。沙彌者,有「息慈」之義,謂息世惡染而慈濟眾生,欲行「息慈」之事,則須依十戒內護自心,外慈有情,並習威儀,攝化眾生。故言「沙彌律儀近為比丘戒之階梯,遠為菩薩戒之根本。」
比丘壇比丘壇傳授之「具足戒」,又作「大戒」、「近圓戒」,有親近涅槃之義。欲受此具足戒者,當得身體強健,六根具足,無有聾盲等患,且已受持沙彌戒者。持守具足戒者,於一切境界中精勤修習,擇善離惡,趨於圓滿。比丘依於此戒,荷擔如來家業,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了知諸法實相,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身求安樂,發弘化度眾之願,行廣利有情之事。
菩薩壇菩薩戒,於《梵網經》云:「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出家佛子既已自知生死苦趣,進而當迴小向大,以佛的悲智願行,為己之悲智願行,於利他中完成自利,即所謂「為利有情願成佛」,是故菩薩戒為行菩薩道之根本,是諸佛之本源。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一者、「攝律儀戒」,乃斷捨一切惡行,含攝諸大乘律儀。二者、「攝善法戒」,乃修習一切善法,攝持菩薩行,廣行六度。三者、「攝眾生戒」,又作「饒益有情戒」,乃以慈心積極利益一切有情,由攝受眾生,信樂學佛。
沙彌持守十戒,乃了生脫死,出世解脫之要道;比丘持滿二百五十戒,即得解脫三界,徹證羅漢果;若依達摩一心戒文,入菩薩行,於一心念中具足八萬四千戒,即得畢竟解脫,圓證無上佛果。
出家法師受持如來三壇大戒,成為修道解脫的真正僧寶,亦彰顯出菩薩自利利他之行願。八十七年基隆十方大覺禪寺的如來三壇大戒,由惟覺大和尚擔任得戒和尚,共有四百多位新戒傳佛心燈,續佛慧命,發願肩負起於社會上啟迪人心,救度群迷,大轉法輪之歷史使命。
三壇之所以稱為三壇, 是因為以往的出家人並沒有真正的僧教育. 因此, 在戒場的生活, 教育儼然就是一期完整的僧教育. 不過, 在法鼓山出家的我, 卻非常感恩師父. 因為師父重視僧教育, 重視僧伽的養成, 故我們每一位要出家的人, 都要經過一年的行者階段. 這一年, 我們是十戒行者, 過的完全釋出家生活, 只是衣缽未具足, 故也稱為行同沙彌 ( 因為所受的戒, 所過的生活皆於沙彌一樣. 有些道場, 在剃度典禮時並沒有傳授十戒, 故出家的法師只能稱形同沙彌, 因為只是形象上是出家人. 如果落髮了, 由受了十戒, 才能夠成為真正的沙彌, 也就是法同沙彌 ) 這一年, 不但讓我們養成基本的出家生活與心態, 也讓我們看看自己是不適合過出家生活.
出家的剃度典禮當天, 法鼓山是有傳授沙彌十戒的, 而在每年的春節後, 法鼓山也會傳菩薩戒.故在法鼓山僧團出家的法師不但有兩年沙彌的養成階段 ( 一年行者, 一年沙彌), 也具足了菩薩戒. 可說是非常感恩師父這些年來規劃僧教育, 推動僧教育的用心.
就要去受比丘尼戒的我, 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收攝身心, 用功精進, 以期可以上求清淨戒體, 下化無量眾生. 感恩僧團!
Posted by 常鑑 at 3:32 PM 1 comments
Monday, July 19, 2010
實習隨筆
很多人問我, 為甚麼會來法鼓山出家? 我都會說, 是觀音菩薩創造的因緣. 多年前, 我對法鼓山的認識, 僅限於聖嚴師父, 師父的書, 以及師父教導的禪法. 來這裡出家, 才是真正讓我了解與認識法鼓山僧團, 以及法鼓山事業體的運作以及種種的背景, 歷史, 架構.
這次的實習, 我就發願要在這短短的一個半月裡, 全心全意的學習, 盡心盡力的奉獻. 除了法師交代的工作, 還要自發性的多聞, 多看, 多問, 主動的去了解, 積極的去學習. 對於曾經當過佛學會執委的我, 就會對組織架構, 運作方式, 以及團體的規約很敏銳. 我的實習單位是普化中心, 一個將佛法, 以及法鼓山理念普及化的單位. 我們因應不同的對象, 年齡設計了種種的課程, 活動. 我們的定位是, 佛法普及化. 如果要深入或研修佛法, 就有大學院教育, 也就是佛研所, 法鼓佛教學院, 以及僧伽大學.
來這裡實習, 彷彿有讓我回到以往在學會辦佛學課, 或者是更具體的說, 規劃弘法組活動的歲月. 他不盡然一樣, 但是規劃課程的過程以及經驗, 倒是非常的熟悉. 也因為我們這個單位是在做這著將佛法普及化的工作, 因此我在短短的兩個禮拜內, 除了做e-lerning, 也參加了青年禪修營, 以及特別辦給佛學班學員的禪二. 感謝兩年前在般若岩打七當監香的經驗, 這兩次的禪修活動, 自己在當監香時真的可以幫上忙.
不管是在普化中心, 還是在禪修活動, 過程中, 自己接觸很多的在家居士. 感觸最深的是, 我發現自己沒有羨慕或嚮往在家的生活, 反而是深深得感恩自己出家了. 從在家居士的服裝, 髮型, 等等, 我彷彿看見了枷鎖, 以及束縛. 我不是在排斥在家人, 只是從對方的身上, 更鑑定自己出家的心, 以及發現出家的好.
出家在家, 都有各自的因緣. 從實習中, 我只不過是更確定自己走對方向. 有趣的是, 這次要實習一個月半, 我們的行囊必須足夠應付一個月半不在山上的生活. 待我收拾完畢, 我發現自己幾乎是把櫃子裡的東西都帶在身上了. 原來, 一個人的生活的必需品, 只要三衣一缽就夠了. 一個行囊, 就是我全部的家當. 師父曾開示, 我們出家人的東西, 不能超過兩近半, 也就是不超過1.8kg, 我以前都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可是現在, 我發現這的確是一個事實, 因為我們的東西的確不多. 因為, 少欲知足的觀念, 讓我們練習看清楚自己的心, 也看清楚自己的慾望.
出家真好!
Posted by 常鑑 at 4:30 PM 0 comments
Wednesday, July 14, 2010
二年級暑假實習
Posted by 常鑑 at 12:57 PM 0 comments
Monday, July 12, 2010
死亡的故事
有一個人很害怕死亡。他心裡想著:「死亡是在前面呢?還是在後面? 」 他想到:「人總是在往前跑的時死亡,例如飛機失事、車禍喪生。所有的動物也都是在往前逃命的時候,被捕殺的。從來沒有動物是在後退時喪生,所以,死亡是從後面追追趕的。」他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於是,他每天總是是行色匆忙,不論是吃飯、工作或走路,都比從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的趕路時,突然被一個白鬍子的老人叫住他說:「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趕什麼呢?」 他說:「我不是講追趕,我是在逃開呀!」 「逃開什麼呢?」老人問。 「逃開死亡!」 老人說:「你怎麼知道死亡是在後面呢?」 他說:「因為所有的動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老人說:「你錯了!死亡不是在起點時追趕,而是在終點時等候的。不論你跑快或跑慢,都會抵達終點。」 「你怎麼知道?」 「因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說。 那個人大驚失色的說:「你今晚會出現,莫非我的死期到了」死神說:「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還沒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我的兄弟「活著」一直向我抱怨趕不上你, 如果你不和他會合,和死亡又有什麼兩樣呢?他特別請我通知你慢一些!」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著」會合呢?」死神說:「首先,你要站著不動,把心靜下來,然後你要環顧四周,用心體會、用愛感覺、用所有的力量來品味,活著就會趕上你了。」 當他把心靜下來的時候,老人說:「你回頭看看,我的兄弟來了。」他一回頭,老人不見了,卻看見了從來沒有看見的、美麗的街景。 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力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
Posted by 常鑑 at 3:49 PM 0 comments
Monday, June 28, 2010
禪十心得- 誰在輪迴?
禪十剛結束.
今早出禪堂, 感覺人變得有一種力量, 一種很踏實, 很實在的感覺.
這次打禪十, 自己發現自己從第一天封堂, 到最後一個早上的坐香時間, 我的心都很安定, 沒有想出禪堂的感覺, 沒有要逃跑的厭離, 沒有坐不住的煩躁, 也沒有妄想紛飛的浮動.
進去之前,我給自己發了一個願: 願自己這次的結夏安居的禪十中, 能夠把心安主在每一個當下, 保持心的覺照, 保持當下得清楚明了.
第一天用呼吸的方法, 感覺自己的心真的可以住於鼻端, 呼吸的進出事如此的清楚, 呼吸的觸覺是如此的放鬆, 身體一點一點的放鬆, 心也一點一點的放鬆......
第二天, 下午的坐香, 心的安定讓我感覺到自己的心像是河流般, 一直往內收攝. 此時, 我動了一個念頭, 我終於都可以慢慢的克服自己的身體帶來障礙了. 昏沉, 散亂, 身體痛, 都可以被克服......
可是, 另一念生起, 是我在克服身體嗎? 還是身體在主宰我?我的身體是甚麼? 我有是誰???.......這一連串的問題, 讓我心生一種很想知道的好奇心. 這種好奇心很強烈, 強烈到自己對於自己的念頭, 動作都很疑惑......我是誰? 我是誰?!!
接下來的幾天, 我都一直在這種想知道的感覺當中. 感覺自己的情緒會因此而變得有點高昂. 因此, 我放下呼吸的方法, 就一直不斷的放鬆, 讓氣往下沉.
我不敢說自己在參話頭, 但是這種體驗讓我對自己的生命有更強烈的岀離感, 對於人生的苦有更深刻的體會. 禪十下來, 心的負擔彷彿變少了, 有一種坦蕩蕩的感覺.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無始劫以來, 是誰在輪迴?
Posted by 常鑑 at 1:33 PM 1 comments
Monday, June 14, 2010
mb稿件--學佛道路上的伯樂-馬大佛學會
2004年, 我考上了馬來亞大學的化學系. 這不但掀開了我求學道路的新頁, 也開啟了我的人生新道路, 一條古佛曾經走過的道路. 因為我不但在這所有百年歷史的校園完成自己的高等教育,也在這所美麗的校園重新認識了一位偉大的人間導師──釋迦牟尼佛.
正如許多的年輕人,我帶著許多的夢想走進馬大校園.可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在這裡推翻了自己對未來的夢想, 而是更踏實的在四年的大學生活裡, 一再的確認自己的人生方向.
因為, 我在這裡遇見了我學佛道路上的伯樂──馬大佛學會.四年的大學生涯,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不是science fac的cafe,不是gazebo, 而是那條通往四樓學會counter的樓梯, 以及只能夠容納13人開會的counter.唸書的時候,我常常開玩笑的說,我是畢業於馬大佛學會,副修化學系,最喜歡的科目是開會.畢業的那一天,儘管外面下這雨, 我依然堅持的請家人一定要到學會的banner旁等我出來......
這些聽來,感覺上我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學生.可是,為甚麼馬大佛學會會帶給我如此深刻的影響呢?
因為,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學佛的信心,找到了學佛的感動,找到了學佛的力量.透過辦活動,承擔執委,妙喜培訓等,我開始認識自己,肯定自己,也在過程中發現自己不為人知的真面目.雖然我在12歲就開始學佛,可是我一直不知道學佛可以帶給我的人生甚麼樣的轉變.我只知道佛法是比學校的道德教育更好一點,但是總是在理論上打轉.我不知道修行,與學佛是相結合的.18歲那年,母親因病早逝,讓我頓時對佛法,乃至於對佛教產生疑惑,也一度失去信心.
不過,因緣甚深.我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不但遇見了馬大佛學會,也遇上了打坐的方法.在那個時候,我發現自己20年來並不認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心在那裡......
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過,我們所認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麼?我是這個名字嗎?還是我的身體是我,我的成績是我,我的文憑是我,我的家人是我...... 可是,這些只是在述說"我", "我所"......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呢?當時的心情很震撼, 因為我發現生命很珍貴, 也很脆弱. 我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我開始問自己,我們的人生真正的意義何在?
在人生的道路上, 我們總是為了追求甚麼而忙碌一生. 上課的時候, 追求好分數, 追求考上好的學校, 追求一紙文憑. 生活中, 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的追求物質上的慾望.可是,我們都忘了停下來,注意自己的呼吸,停下來聽一聽自己的心,停下來看看身邊的人事務.
打坐, 讓我進一步的認識佛教的修行方法, 也從中發現, 佛陀的教法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們的身心. 因為學打坐的因緣, 讓我有機會通過這個法門來認識自己. 通過放鬆,以及呼吸的方法,讓我學習當下體驗自己, 清楚自己. 我發現, 我從來都不知道我的心在那裡? 也不知道自己的呼吸是可以如此的貼近自己 ! 打坐讓我感覺到每一口呼吸很珍貴, 而我在過去的 十幾年竟然都沒有好好的靜下來體驗自己!
那一年的經驗,可以說是自己學佛路上的轉捩點,也是一把開啟通往解脫大道的鑰匙.大學一年級那年,我決定歸依三寶,也同時做了一個決定,我要出家修行.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承擔了佛學會的弘法主任一職.課業的繁重,學會活動的頻繁,讓我可以更加直接的在生活中體會佛法的意義,以及更加如實的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承擔exco的365裡頭,我每天都在印證佛陀的教誨,每天都在實際的練心.我發現,修行不在禪堂內而已,也不只是表面上自己有多用功.而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很快的觀照到自己的心的起伏,以及是否帶給別人煩惱?回想起那段承擔的歲月,我發現自己最懷念的,是自己確確實實的走過了365天.因為,我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雖然很忙,忙到"三餐不繼",忙到自己的身體很累,忙到我要挑燈夜讀......但是我還是覺得意義超凡,因為我不是為了自己而忙,我是為了要在馬大校園傳播佛法而忙.這種感覺,是踏實的,是有意義的.
一次又一次承擔,讓我發現到我的人生不只有這些, 活在人間不只吃飯睡覺. 人一生的生命不過數十年, 在這一期生命當中, 我又可以如何掌握人生方向, 找到生命的意義呢?我們生在這個世間,就是要為大眾服務,為佛教奉獻.這樣,我們的人生才不會白活了......卸任那一天,我看這台下上百位的會員同學,想起了自己上任那一天的羞嗇,以及對於未來的希望.今天的我要卸任了,我是否有辜負台下幾百位會員的委託,至少我在任的這年,我有沒有盡心盡力的在為宏揚佛法做出努力?儘管過去的那一年,自己與其他的12位夥伴,從沒有默契到後來變得有默契,從不了解學會到後來對學會有歸屬感,也在過程中吃盡了苦頭,經歷了不少風雨批評,但是能夠聚在一起承擔學會,不但是我們曾經共同發的願所促成,也是我們曾經共同發願要為大專佛青服務的願所促成.今天因緣成熟了,我們聚在一起.因緣離散了,我們也卸任了.我想,只要過程中,我們有盡心盡力的付出,那就是自己對承擔exco最好的交代.
這一期生命能夠生在人間, 是自己於這個世界有緣. 這一期生命能夠生為人, 是自己的福德促成. 而今自己在短暫的生命中遇上了佛法, 是難能可貴的事! 佛陀成道, 不是為了自己的修行與解脫, 而是悲憫我們這些罪苦眾生! 我在2500多年後, 能夠有機會學習這位悲智雙運的老師的教法, 讓我感到很珍惜. 珍惜自己的因緣, 能夠向三寶學習. 而我又如何來回報這位為大的人天導師呢? 佛法難聞今已聞, 人生難得今已得,除了珍惜我們大家能夠學佛的善根福德,也要多為佛教付出,這樣以後的人們才有機會可以聽聞那麼殊勝的法啊.
馬大佛學會邁入50年,是馬大校園全體師生在成就.不只是exco,或者是會員才是成就的人.今天,我們有因緣參與學會,有因緣在這裡學習,也應當法願,讓這個傳播佛法的媒體,可以繼續滋潤馬大校園,乃至於大專佛青的心靈.馬大佛學會見證了馬來西亞佛教界的起落,更是馬來西亞佛教歷史上重要的一環.希望大家能夠發心,繼續延續學會的法身慧命.
大學畢業了, 回過頭看看自己自己一路走來, 很感恩有機會參與馬大佛學會. 自己從中的學習, 改變了我的一生. 因此, 祝福馬大佛學會有未來的50年, 繼續接引大專佛青,繼續推動大專的學佛風氣!
最後, 與各位同學共勉;
時時以佛法的慧命為念
念念以大眾的道業為首
事事以眾生的苦樂為著眼
處處以諸佛的到場來照顧
──聖嚴師父──
常鑑 合十
2010年6月14日
寫於台灣法鼓山
Posted by 常鑑 at 5:02 PM 0 comments
Tuesday, April 13, 2010
回顧從前
出家了, 信箱仍然有許多馬來西亞佛教界的訊息. 看見家鄉有許多可以聞法的活動, 看見許多人在努力推動佛陀那麼好的法音, 心裡很感動.
最近看見5月份有一項大專佛青論壇. 心裡想, 他終於出現了. 我生得很晚, 當前人在為大專佛青努力的時候, 我仍然是不懂事的小孩. 等到我進大學了, 就只能回顧學長門當年曾經努力的痕跡. 在籍的時候, 我也沒有很積極的為大專佛青作甚麼. 不過, 現在想起當年曾經走過的歲月, 心裡充滿感恩. 因為那一段大學時期, 讓我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想起gazebo擺攤位,
想起southern bank的mamak檔, 曾經是我們這群號稱佛學會首腦群共商大事的重要據點,
想起妙雲雪苑那小小的茶房,
想起我們曾經氣喘喘的爬上4樓的會議室, 13人擠在一起開會,
想起我常常騎著老舊的摩托車, 背著書包, 在校園與seksyen 17間奔波,
想起我們上任那一天, 拿著蓮花, 帶著一臉興奮, 又有點羞澀的表情派全體照,
想起我們快要卸任時, 所經歷的跌跌撞撞,
想起..............................................................
台灣的同學說, 他們的大學佛學社沒有很活躍, 反而是要走出來參與佛教團體的青年會. 而我們呢, 則有非常活躍的大專佛學會. 我想, 這是馬來西亞的特色. 或許, 別人看來沒甚麼, 但就是這股淳樸的大專學佛風氣, 造就了不少人才. 今天看見有全國性的佛青論壇, 心裡很欣慰. 至少, 我們大專佛青聚在一起, 可以想想馬來西亞大專佛青的未來在那裡?
祝福大家!
Posted by 常鑑 at 9:05 AM 0 comments
Friday, April 2, 2010
活动看板——日日心安稳,月月法会友
我的生活也是忙忙碌碌的,工作、学业、辅导与佛教活动都把我的笔记本填得满满的。但,每个月,我都会选些自己有兴趣的课程或活动参加,让自己在忙碌之余还能有停下脚步喘口气的时候,让自己有心灵提升、进修佛法的机会。
所以,每个月我都有自己非常期待的事,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到了课程的时候,继续加油上路,这一路就走得更安稳踏实。我时常说每个月的课程就是我奖励自己的时候,能够腾出时间让自己参与课程,对我而言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了!
以下列出的课程,有些是我有兴趣参与的,有些则是我认为你们可能有兴趣参与的。如有需要详尽资料就在此部落格告诉我,我会稍后电邮给你。
四月份
4月9日
让我们,好好说再见——丧亲哀伤辅导讲座
觉诚法师、曾广志、冯以量
7.30-10.00pm
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报社礼堂
4月10日
给悲伤一个位置——陪伴丧亲者的艺术学习营
冯以量、许圆月修女、李志祥、吴碧彬
9.30am-3.30pm
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报社礼堂
4月23日至6月11日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management program, MINDFUL-Gym
Dr. Phang Cheng Kar
every Friday, 8.00-10.00 pm
Kasih Foundation.
4月25日
妙云读书会
8.30am-12.30pm
4月25日
培养快乐的情绪,让您生命再起飞
7:00 - 9:00pm
中马钟灵校友会(檀香爱心线主办)
4月30日至5月2日
《行者培训营 ——和合的修炼》
吉隆坡鹤鸣禅寺
五月份
5月7日至5月9日
全国大专佛教青年论坛《汇源聚流,护法同行》
吉隆坡十五碑佛寺 Buddhist Maha Vihara
5月24日至5月31日
大专静七
怡保般若岩
六月份
6月7日至6月12日
大专佛法研修班《金刚经》
怡保般若岩
八月份
8月1日
当代佛教论坛
九月份
9月4日至9月6日(未确定)
妙云导读营
开仁法师
9月9日至9月12日
高级佛学研修班
9月15日至9月19日
5-Day Retreat 静修营
一行禅师
佛光山东禅寺
9月24日
Day of Mindfulness 觉醒禅修日
一行禅师
佛光山东禅寺
9月25日至9月26日
World Buddhist Conference 2010
十月份
10月10日
海潮会音乐会二——《慧灯普照》
十二月份
12月10日至12月12日
全国华社辅导研讨会
ESSET Bangi
祝福大家:
Posted by G@N小颜 at 11:24 AM 1 comments
Tuesday, February 9, 2010
生命的價值
出家快半年了, 常鑑從一開始學習調適出家的身分, 到現在對於身分的肯定, 對於出家生命的肯定, 常鑑一直在思惟, 自己該如何耕耘自己的出家生命, 讓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 可以成就無量的眾生?
時間, 就如流水般, 不會停留下來. 常鑑發現, 如果自己不踏踏實實的走每一刻, 如果自己不踏踏實實的耕耘每一刻, 我累計的, 只是出家有多久, 而不是修行的資糧有多紮實.
這就有如我們办活動, 一年又一年的在办, 但是我們是在累計經驗, 讓活動因為時間而變得有價值, 還是我們只是每年重複的辦, 重複的解決問題呢?
時間很寶貴, 一天又一天的過生活, 一天又一天的吃飯睡覺, 我們是在重複動作, 還是讓生命因為時間而變得有價值?
年關將近, 在這裡與大家共勉, 踏踏實實的走過生命的每份每秒, 用心的活出生命的價值!
Posted by 常鑑 at 7:22 PM 0 comments
Friday, February 5, 2010
【生活心法】 從火坑裡跑出來
【生活心法】 從火坑裡跑出來
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他說:「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像我這麼壞的人還能修行嗎?我這個人應該要死掉,不應該活在世界上。」 我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修行應有的態度。放下屠刀表示有悔過的心,只要承認錯誤並且馬上改過,就是修行。」 我問他:「你在禪堂裡是否還在做殺人、放火的壞事?」他說:「沒有!」 我說:「你是什麼時候做的壞事?」 他說:「好久以前做的,我只記得做了很多壞事,所以覺得自己很罪惡。」 我說:「修行要懺悔,而不是悔恨,要面對自己的缺點,盡量不要再犯同樣缺點,就可改善過來。悔恨是向火坑裡走進去,懺悔是從火坑裡跑出來。」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早原諒早開心」
Posted by 常鑑 at 10:36 AM 0 comments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一直指引我们走在佛道上的继持法师将在加影暂居
打从六年前我们初来马大佛学会时,师父就不辞劳苦,并且积极地在各大专佛学会带佛学及静坐课程。很感恩,我们这一路的学习都有着师父的指引,让我们得以掌握整体性的佛教及佛法,清楚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及学佛方向。
这些年来,师父几乎每两三天就得换个地方挂单,到各大专教学,时常都无法好好休息。去年,师父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时常生病,这想必是因为身体过于劳累,所以开始向师父提出抗议,提醒师父得多照顾自己的健康,也提醒我们得多细心地护持师父。
感恩有UNITEN的同修们发心统筹请师父到加影暂居,让各大专、各同修们一同护持师父的法务,让师父有个较安定的落脚处,调养好身体,安稳地继续走在弘法路上,让更多人在从佛法中受益......
UNITEN的同修们在加影租下一单位为师父的居所,这同时也将是大专生的学佛天地。一开始师父担心这会造成我们的经济负担,而迟迟未答应接受这护持,后见有UNITEN的同修们的周详计划及希望能继续安稳地为大专佛法教育出份力,加上继程师父的简单三字勉励——平常心,师父就以平常心面对、答应了;)
目前,大略估计需RM6000张罗家具等入住及每个月RM900支付各类基本开销,这将由三间大专共同分担,也就是各别召集各大专生及学长一同护持。大家可选择随喜供养,或每个月护持RM30以分担每个月的基本开销,或两者兼备。
同修们,我会负责统计我们这届EX-EXCO的供养金,请大家在这星期天回复,以方便我统计后回复树康。我可以先帮你们“垫”,方便时再付给我吧!
Posted by G@N小颜 at 12:18 AM 7 comments
Monday, February 1, 2010
2010年的元月
已經是2月份了...
過去的一個月, 也就是1月份, 我在做些甚麼呢?
僧大在去年就開始籌辦第八屆的生命自覺營, 讓年輕人有一個空間來體驗出家的生活. 我在這一次, 是負責行政與服務中心的工作. 除了要負責行政的工作, 也要在服務中心輪值.
在僧大, 辦活動的時間是非常緊迫的, 我們要學習在最短的時間內, 完成許多任務. 因此, 我們必須學會規劃, 學會分工, 學會領導, 學會管理. 以前在馬大佛學會學會的辦活動技巧, 現在正好用上了. 只不過, 現在我更懂得如何分配工作, 如何用心的區規劃每一個細節, 更重要的是, 我學會了如何去溝通協調.
因為職務的關係, 我在行政組除了是組長, 也是總外護的助理, 也要在服務中心輪值. 這段期間, 我最大的學習不是行政工作的技巧, 反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應對進退, 以及如何與其他人溝通協調. 當總外護助理是要學習如何放下自我的配合與協助總外護, 在服務中心輪值則要學習如何有效率的服務大眾, 如何因應大眾的需求來服務.
感覺心裡很踏實, 很安定. 雖然工作很多, 我也一直在感冒, 但是身心是放鬆的, 也可以在過程中時時覺察自己的身口意, 看看自己是否有在過程中有沒有依循正法?
出家, 就是要學習放下自己, 成就他人. 也要在過程中關照自己 . 照顧別人, 嗯, 常鑑, 你要繼續加油喔!
Posted by 常鑑 at 12:13 PM 1 comments
馬來西亞之光!
最近僧大在辦自覺營, 請來僧團的法師授課.
在授課期間, 法師挑中了咱馬大佛學會法音清流裡頭的 " 覺悟 "為教材, 還播放了我們剪接的影片. 我在現場看了, 感到非常的光榮, 也很 " 驕傲". proud to be a part of PBUM.
馬來西亞的佛教青年有希望! 大家要加油喔!
Posted by 常鑑 at 11:45 AM 0 comments
Sunday, January 3, 2010
新年快乐
终于回到家了。 ^^
经过悠长地假期,还真怕明天工作时会挨不过。
谢谢陪伴去旅行的法侣们,紫怡、素菁、donald、csg、小颜还有婉菁,
一路嘻嘻哈哈到古迹,回马后依然在KFC暴笑,有大家的笑声陪伴真的很好。^^
谢谢小颜两日来的收留,至少在s17有了栖身之所。
谢谢家辉与威霖义务陪伴,一起上了山,只差没下海。
2010年了,为blog改头换面,带来一丝春意,希望大家会喜欢。愿大家新年快乐,祝福大家。=)
Posted by Alice Wun at 9:00 PM 3 comments